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思想 > 正文
南京林业大学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会暨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学70周年发展大会
2022/12/22 11:03  新华报业网  

  12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林业大学基地共同主办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会暨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学70 周年发展大会在该校举行。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金松,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刘必好,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赵玉蓉,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赵茂程,南京晓庄学院原党委书记王国聘出席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靳诺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辛向阳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炳林教授,西南大学原党委书记黄蓉生教授,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马研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刘志明教授,以及全国5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在线出席。开幕式由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晓琴主持。

  为充分整合全省社科理论方面的资源与力量,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今年,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别设立了首批理论研究基地、宣传普及基地和实践调研基地,南京林业大学是首批理论研究基地之一。会上,赵金松、赵茂程共同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林业大学基地揭牌。

  赵金松代表省委宣传部、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对基地揭牌和南林马院办学70 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要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在理论研究阐释上持续深化拓展,努力推出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他希望,学校进一步发挥学科引领作用,整合全校力量,聚合多方资源,在理论研究、成果传播、学术交流、决策咨询、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开拓。省委宣传部、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学校的建设发展,积极助推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林业大学基地建好建强。

  辛向阳在讲话中指出,党的二十大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战略意义和世界意义。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他提出了“三个意识”:一是坚持创新意识,要始终保持革新自觉、接续增强原创能力、不断完善创新机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动力基点,不断夯实创新基础,切实增强创新定力,充分激发创新动力;二是增强问题意识,要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不断提升思想理论的解释力、传播力和认同力,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形成具有独特性、开创性和引领性的成果。三是为人民服务意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赵茂程向出席会议的领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红色”始终是南林最鲜明的办学底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其前身,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旗帜,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初心使命,播火传薪、躬耕不辍。他表示,学校将以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林业大学基地揭牌为契机,在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依托国家“双一流”和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优势,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南林落地生根,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进一步建优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努力将南林基地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高地、传播高地和人才高地。

  开幕式后举办了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学70 周年发展大会。笃行七轶守初心,培根铸魂担使命。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端于1952年成立的南京林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经过70年的办学积淀,现已发展成为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教学科研型学院。会上,与会领导专家一同观看了学院70年办学发展主题宣传片《七轶传薪播火路》,院长孙建华汇报学院发展情况,党委书记罗鹏主持发展大会。

  在随后进行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会上,51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学者“云聚”一堂,为深入学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快速发展,与大家分享了诸多富有创新性的见解和思想。研讨会分为四个阶段,分别由《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主任李建国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李楠教授、《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执行主编王浩斌教授、《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主编吴玲研究员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靳诺教授围绕“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作了专题报告。她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多个层面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规律和历史必然,要结合百年党史的发展历程深刻认识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成功法宝,要明确“两个结合”是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关键所在,注重问题导向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动力源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引,始终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和科学精神,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建设提供坚实思想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辛向阳研究员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百年的历史进程形成了三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体系不仅坚持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体系,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这些方法论都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对我们而言,无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还是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无论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还是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无论是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还是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积累经验、增长才干,都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炳林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刘志明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树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宋进教授,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教授,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教授,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丽教授,江苏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波教授等,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视角,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党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只有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西南大学原党委书记黄蓉生教授,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教授,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季卫兵研究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智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付坚强教授,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冰教授,南京审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兴发教授,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展伟教授,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曹顺仙教授等,分别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从把握历史主动性、新时代十年来“三件大事”的重大意义、新时代法制工作根本立场观点、新时代高科技如何自信自强,以及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等进行了阐述,让与会者对新时代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艾四林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贺新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秦国伟研究员,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华教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哲学系张亮教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进平教授,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俊奎教授,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焕明教授,江苏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孙肖远研究员,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立法教授,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曹典顺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天勇教授,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汪业周教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素梅教授,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婷婷副教授等,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逻辑、发展历程,基本内涵、本质要求,帮助与会者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科学认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重大问题,既要坚定信念和信心,又要增强问题意识,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熙国教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大平教授,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晓华教授,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韩立坤教授等,立足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深刻阐述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充分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同向共进、同频共振,才能更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理论特色和实践特色。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永贵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岩教授,中国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儒年教授,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梅景辉教授,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亓光教授,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金玉教授等,从多重维度阐释了“人民至上”的科学内涵,认为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逻辑理路和现实价值,才能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而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更好地继续坚持和充分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跃教授,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戴锐教授,盐城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钱长峰研究员,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牛庆燕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杨彬彬助理研究员等,从人类文明新形态视角,畅谈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现路径、内在逻辑、世界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结果,必将极大推进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江苏社会科学》编辑部、《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协办。南林大有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马院师生代表等在主会场参会。

  (通讯员 方彦蘅,摄影 周祝营、孟毓哲)

标签: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