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省社科界第十六届学术大会“数字化与新文科建设”专场在南京举行。本次大会由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主办,东南大学承办,大会旨在更好地研究数字经济时代的经济运行规律,服务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推动新文科建设的“数智”化赋能和转型。
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邢纪红在致辞中表示,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三个第一”的重要结合点和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国“三大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将数字化新兴技术融入新文科专业建设,加快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发展之路,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东南大学创立了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东南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教育昆山实践基地等一系列科研与教学机构,在数字经济和新文科建设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希望此次会议的召开,能为推动江苏省数字化与新文科建设提供更多有益的见解和思路。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表示,全面建设新文科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必须主动作为、积极谋划,绘制好加快新文科建设的“蓝图”。一要坚持守正创新,抓住机遇,充分挖掘交叉学科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夯实学科发展基础。二要坚持数字赋能,注重复合型师资人才培养,建设高水平的新文科教学团队。三要突出交叉融合,推动高校知识生产向知识应用转变。高校要加强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助推新文科科研成果产业化。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姚歆围绕“数字经济国际标准化探索与突破”作主题发言(线上)。他简要介绍了商业贸促会召集ISO技术机构、商业贸促会牵头ISO国际标准研制情况等,并分析了数字经济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全域融合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他认为,合作是推动数字经济国际标准化探索与突破的重要路径,包括部门间协同合作、央地联动合作、行校携手合作、中外专家合作、国际组织合作。
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任保平围绕“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逻辑、机制与路径”作主题发言。他简要介绍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深度”界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内在逻辑、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机制等。他认为,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在坚持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利用工业互联网推动融合进程。
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院长马述忠围绕“包容性发展与全球数字鸿沟”作主题发言(线上)。他认为,弥合数字鸿沟有助于提高公民数字素养,实现包容性发展主体全面性;弥合数字鸿沟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实现包容性发展机会公平性;弥合数字鸿沟有助于创造数字经济红利,实现包容性发展成果普惠性。中国“第一阶数字鸿沟”治理走在国际前列,但社会群体间仍存在数字使用能力的差异,“第二阶数字鸿沟”和“第三阶数字鸿沟”成为不同群体共享数字红利的障碍,因而应进一步推动产业变革,引领数字革命,通过深化国际合作、降低数字门槛、完善市场环境、加强人才教育等举措,弥合各类数字鸿沟,释放更多数字红利。中国应继续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助力全球数字鸿沟治理。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郑江淮介绍了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课程与其他专业、领域交叉融合现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德群阐述了数智时代“两化融合”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王玉东作了“企业大数据质量管理与风险控制”主题发言。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白俊红介绍了新文科背景下师范类高校商科专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杨红强介绍了数字经济产业转型与农林人才创新培养情况。
苏州大学商学院院长冯博介绍了苏州大学商学院新文科建设经验。
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新春作“数字化与新文科建设”的主题发言。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袁健红阐述了如何实现商学院数字化转型的突围与破局。
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在会议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会议为关注数字化与新文科建设的社科人才搭建了一个高水平、全方位、深层次的交流平台。会议研讨内容紧扣数字化与新文科主题,聚焦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体现了与会学者的学术思想深度和学术创新能力。
经专场学术委员会评审,共评出获奖论文15篇,其中,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省内各高校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丽 韩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