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作者是谁?画的是哪儿?这幅南京版“清明上河图”藏着多少历史密码(附高清图)
2019/10/11 17:05  交汇点新闻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明代《南都繁会景物图卷》被称为“南京版《清明上河图》”,描绘了1000多个人物,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明代后期南京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种种景象。这幅长达3.5米的巨画表现的究竟是明代南京哪个区域的街景呢?长期以来存在争议。

  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高在最近发表的学术论文中,以缜密的论证,就“南都繁会图”的作者、所描绘的街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此图的作者到底是不是仇英?

  《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纵44厘米、横350厘米,原系常熟翁氏旧藏。20世纪50年代,有关部门从翁氏后人处征集此画,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以下简称“南都繁会图”)的结尾处署有“实父仇英制”五个字。熟悉中国美术史的人知道,“实父”是明代著名画家、苏州人仇英的字。因此有人认为,《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的作者应该是仇英,但这个说法颇受学界质疑。

  

  “仔细看,‘南都繁会图卷’虽然建构宏大,设色华丽典雅,但绘制比较潦草,技巧也不太高。画面上的一些建筑及人物等多仅粗具轮廓,近看则似小儿涂鸦,且迄今尚无资料证明仇英曾创作过此画。”王志高说,仇英虽为漆工出身,但他注重绘画的装饰性及精丽性,不仅擅长临摹古贤佳作,而且善于创作人物故事图,是明代画坛之杰出代表,与沈周、文徵明、唐寅一同被后人列为“吴门四家”。

  “南都繁会图”明显不及仇英存世作品的精湛秀雅,因此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一幅明代后期佚名画家托署“仇英”的画作,甚至不能排除“南都繁会图”绘于清代初年的可能性。

  

  尽管如此,“南都繁会图”并不是凭空虚构而成。它处处体现了我国古代绘画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为今人研究明代南京城市生活的面貌提供了丰富具体的图像资料,因而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画了1000多个明代南京人

  据粗略统计,“南都繁会图”上绘有群山一组、河流4条、道路9条、桥梁5座、建筑30余栋、船舶19只、店牌招幌109种、各种人物1000余个。全图内容大体可分为“乡野”“街市”“朝堂”三个单元,从右向左依次布局展开。

  和《清明上河图》一样,《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也是从春意盎然的郊野景致开始,成荫的绿树间,粉红桃花盛开,有农民在担水施肥,辛勤劳作。临近城市,人流、屋舍渐多,道旁简易的工房里两人正在筛谷舂米——这是画面的第一单元“乡野”。

  视线“进入”城市,街巷纵横交错,建筑鳞次栉比,商铺、酒楼、茶社、当铺、钱庄、相馆、画寓、戏台、浴堂、猪行、木行、官衙、庙宇、民房等错落其间,各类招牌引人注目。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条河流穿过画面,桥上架设着一座三孔石桥,河面上画舫渔船往来穿梭。主街上四座牌坊,其中三座牌坊上能认出“南市街”“北市街”“绣衮”字样。

  

  除了热闹的商业活动,街道上还有踩高跷、舞龙戏狮、弄棒使械等杂耍把戏,以及观者云集的戏曲表演和流光溢彩的“鳌山”灯展示。街市后方是绵延的山峰,逶迤的山间小道上行进着表演“水浒”戏剧故事的巡游队伍。视线移动到画面右侧,喧闹的市廛景象渐渐消失,代之以庄严肃穆的宫阙。殿宇楼阁金碧辉煌,在烟岚雾霭之中或隐或现。至此,整个图卷悄然结束。

  南京是明朝前期53年的都城所在地,永乐迁都后,这座城市被称为“南都”。

  

  王志高认为,《南都繁会景物图卷》通过概括、提炼、综合等艺术手段,将南都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典型场境和人物,浓缩于有限的图画之中,画上的内容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原型”。比如,宽阔的河流为秦淮河,左侧连绵的山峰为钟山,殿宇楼阁则是城东的明皇宫。

  此外,画面上“鳌山”灯的出现也能够和史料对应上。《明太宗实录》等文献记载,永乐十年正月,明成祖朱棣允“臣民赴午门外观鳌山三日”,可见,“南都繁会图”画的正是元宵节前后的城市风景。

  学者认为:画的是评事街历史街区

  《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最精彩的部分,在于熙来攘往的繁华的街市。这里是究竟是南京城区的哪个区域,过去学者认为,应该是内秦淮河两岸以及三山街一带,王志高对图中的位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画面上的“南市街”“北市街”“绣衮”是解开谜团的关键。结合《洪武京城图志》《金陵世纪》《万历上元县志》等文献的记载,明代的“南市”在“斗门桥东”,“北市”在“南乾道桥东南”。两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朱元璋所建的南市楼与北市楼。斗门桥约在今升州路与鼎新路交会处,明代时,斗门桥下河道为古运渎;南乾道桥即鼎新路中段之红土桥,鼎新路乃2001年填湮古运渎后所修筑。

  

  

  王志高认为,图上的南市街在今升州路中段斗门桥的东北一带,北市街当在今鼎新路中段红土桥东侧千章巷西段一带。清康熙年间,明代遗留的南市楼被拆毁,作为街巷之名的“南市楼”却有幸保留,它位于升州路中段以北,东起评事街,西至泰仓巷,在王志高看来,此巷应该就是《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所绘的南市街所在。

  

  画面上,“南市街”附近一座牌坊上题书“绣衮”二字。“衮”,指古代君王的礼服。王志高认为,“绣衮坊”可能与评事街中段东侧的绫庄巷和绒庄街有关,图卷中该坊内一处店铺的“鲜明绒线发客”招牌可为佐证,这里是金陵丝绵纺织业基地,在明代很可能曾制售“绣衮”类高等级衣饰。

  

  南市街附近的评事街还是明清南京的灯市中心之一。太平天国运动之前,每年上元灯会在评事街一带举办,直到晚清以后,灯市才移到夫子庙。“南都繁会图卷”所绘“绣衮坊”旁的“鳌山”灯楼可能就在评事街。

  

  图上的河流可能并非秦淮河

  值得解读的还有“南都繁会图”上穿越主街的河道及跨河之三孔石桥。根据此前所作的分析,王志高认为,图上的河流可能并非秦淮河,而是古运渎,三孔石桥即斗门桥(亦名陡门桥)。

  

  综上所述,王志高提出,《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所画繁华街市的空间范围,相当于今南京主城西南,从三山街往西沿升州路至水西门内,再折北沿莫愁路至朝天宫,向东沿建邺路、白下路至内桥,再南折沿中华路至三山街。这里是南唐以来古城金陵城南最繁华的传统街区。

  “当然,‘南都繁会图’毕竟不是幅实测的地图,街市布局及其相对位置关系与实际情况并不完全一致,这些差异是作者根据绘画语言的特点及构图处理的需要,对相关城市空间重新进行组织与浓缩的结果。” 王志高说,《南都繁会景物图卷》还隐藏着大量的历史密码,记录着明代南京的城市生活,有待研究者进一步去破解。

  交汇点记者 于锋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