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王女士每天上下班都会路过一条河道,常年黑臭,时有清澈。经过好几轮整治,这两年河水彻底变清了,河里还种上了一些水生植物……城市里的黑臭河道正在慢慢减少。
南京长江段江豚戏水、太湖桃花水母重现、连云港灌河口伪虎鲸群回归……曾经的水生生物多样性也在慢慢回归。
这些都是江苏水环境质量改善的一个缩影。监测数据与此相印证:2019年,全省国考断面优Ⅲ比例77.9%,同比提高8.7个百分点,国考断面和主要入江支流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创“水十条”实施以来最好成绩。
过去这一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各地各部门主动作为、同心协力,确保打好碧水保卫战。
水质改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喝的水更安全了。对此江苏有评估、有调查还有跟进整治、后续监测。
为严格饮用水源地保护,江苏完成城市及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推进水源地达标建设,开展“千吨万人”乡镇及以下集中式水源地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和基础信息调查,开展洪泽湖水环境问题专项排查,对25条入湖河流实行全覆盖监测。今年,江苏自动监测站网建设规模空前,全省水质自动监测站达到了641个,并计划两年内新建省级水质自动监测站151个。
长江穿行江苏400公里,全省80%的生产生活用水来自长江。水质改善也意味着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加强,意味着太湖连续12年实现“两个确保”,意味着314条黑臭水体在消失。
江苏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攻坚方案,明确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加快实施主要入江支流、入海河流消除劣Ⅴ类整治、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首次对重点县(市、区)水质情况排名并对外公布。
南京长江四桥附近的长江汇兴隆洲绿色综合服务区是目前长江上最大的水上服务区,过往的船舶不仅可以在这里加油,补充生活日用品,还可以在这里处理排放生活污水和垃圾。
随着江苏“江河碧空”专项行动的开展,长江江苏段推行“一零两全、四个免费”船舶污染物治理新模式,通过水上免费交通、免费锚泊、免费生活垃圾接收、免费生活污水接收等措施,实现靠港和锚泊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启动400总吨以下船舶污水收集装置改造工作。
12年来,江苏铁腕治污,科学治太,应急防控和长效治理两手抓,控源截流与生态修复齐推进,累计投入2000多亿元,组织实施了工业点源治理、生活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11类生态环保工程。拆除东太湖4.5万亩和滆湖2.3万亩围网。对太湖一级保护区、苏南运河沿线等地实行常年轮作休耕,2019年轮作休耕130万亩。
水质改善也意味着源头上污染物总量的减少。长江入河排污口、入海排污口,江苏应查尽查,对沿江开发区相关企业用水排水情况系统排查,减少废水“跑冒滴漏”。江苏综合运用无人机航空摄影、卫星遥感、人工勘察等各种手段,对长江入河排污口、入海排污口开展“拉网式排查”,入海排污口经过县、市、省三级复核,完成登记造册。
利用处置设施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在常州武进区雪堰镇新康村有机易腐垃圾处理中心,工作人员将分拣好的垃圾投放到一台大型机器中,农业废弃物混合畜禽粪便经过加工变成了有机肥。
省生态环境厅开展沿江开发区“水平衡”专项行动,异地检查、明查暗访。目前多家企业对发现的雨污、清污混流情况进行了整改,并安装用水流量计,对发现的漏点进行了维修。
壮阔之长江、浩瀚之黄海、静美之太湖,江苏伴水而生、因水而兴,防治污染、保护河湖,依然任重道远。未来,我省将奋力前行,让“水韵江苏”的金字招牌锦上添花。
交汇点记者 许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