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医卫 > 正文
走进隔离观察点,看最美“白衣战士”
2020/02/03 17:42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南京市建邺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是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在这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搏斗中,医务工作者就是冲锋陷阵的战士。从1月26日开始接收隔离观察人员以来,一周多过去了,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怎么样了?

  “我要一个月不能与家人见面了”

  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主任金芳,1月29日下午急忙返回家中取了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并告别女儿,就匆匆回到医院。

  “区里收了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密切接触者,医护人员必须跟他们一起进入隔离观察病房。我要一个月不能与家人见面了。”金芳说,这些隔离者不一定是感染者,但为了以防万一,必须隔离一段时间。“进去后,一方面观察疑似者的健康状态,另一方面是安抚的他们情绪。”

  这些天她反复练习了如何防止被感染。“规范操作非常重要。”金芳说,进去之前她得穿上严实的防护服、帽子、口罩、手套、鞋套、防护镜,穿戴顺序半点也不能马虎:防护服穿好后,鞋套穿上之前,脚不能落地,才能保证彻底地隔绝病毒,还需要同事帮忙。防护服闷气,穿得时间久一点衣服都能拧出水来。

  “到里面后,感染的风险还是有的。”金芳说,接到医院通知后,科室8位医生全部报名了,考虑他们都比较年轻、孩子小,而她孩子大了而且经验丰富,就主动把这个活揽下来了。“再难再苦的工作总得有人干,我不上谁上?”

  从年初一进来还未回过家

  建邺区兴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员医疗队,是第一批进驻隔离观察点的医护人员。大年初一的下午就进驻隔离点,因为隔离点是刚建成,所有设备物资都要自己搬运,分配到每间隔离病房,划分好隔离区域、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配备好所有消毒物品,所有警示标识张贴上墙。制定好工作预案、流程、隔离制度、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指南,筹备工作持续到凌晨两点多,他们只吃了两片面包休息片刻,就准备第二天的战斗。

  戴明泽是兴隆中心的副主任,全面负责隔离点的医疗保障工作,从隔离点筹建到接收隔离观察人员,如今已经八天过去,他和战友们一起24小时轮班,与外界联系就靠一部手机,和家人只能在每天晚上通过手机视频,报声平安,何时能与家人团聚,他说“要等到打赢这场战役”。

  隔离区每天要连续工作十几小时

  护士长李文娟说:进入隔离区要穿上连体防护服,戴上口罩、帽子、护目镜和靴套,不能喝水,中途不能上厕所,一个班下来,浑身湿透,就像洗过澡一样。常时间戴口罩,护士长脸上红肿过敏,压痕太深,等不到消退,又要戴上口罩继续工作。

  每天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除了测量体温、医学观察、交代注意事项、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安抚工作外,还要为隔离人员送发一日三餐,收集每个楼层的垃圾送至转运点,做好清洁消毒。为了让隔离人员能够配合好隔离工作,除了关心和安慰,医护人员尽量满足他们需求。有一天,隔离点接收了一位三岁儿童,医护人员为小朋友准备了画笔和图书。有房间马桶不通,医护人员又变身管道修理工。有一次,一天内接收几批隔离人员,医护人员连续工作了10多个小时,等出了隔离区,医护人员和着衣服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交汇点记者 仲崇山 通讯员 孙萌 吴月华 时晓玫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