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龙湖街道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压轴节目”,先行先试,探索建立阵地、服务、活动等一套完整的村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率先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加快平台改革,打造一流阵地
因地制宜,“去”“化”“拓”“增”,在原有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础上,升级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去”芜存菁。将不适合“新城镇”居民文化需求的大礼堂、农经中心等功能室及时“删除”,提档升级打造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确保文明实践阵地与“农民转市民”同频共振,满足群众多元化文化文明需求。
“化”整为零。将功能室服务窗口前移,深入小区、走进群众,分解到不同片区打造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晓山社区、东贺村、金龙湖社区和翠湖社区分别依托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翔园、珠山宕口公园和凤凰山公园等城市绿地,打造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
“拓”展延伸。将群众参与度高的节目转换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沈店社区将88岁老党员杨来彬的手工宣传板报搬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丰富为“杨来彬工作室”。上山村将道德讲堂拓展为国学堂,泰隆社区依托楼道文化打造“笑脸墙”。
“增”色添彩。增加红色基因,强化党建支撑。以“书记项目”为引领,先后在淮海环球港打造“红色商圈”、在璞悦山小区打造“红色物业”、在西贺农贸市场打造“红色市场”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搭建党建文化长廊、红色快闪舞台、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等群众文化新阵地。
加快服务改革,夯实干群基础
改革服务理念。树立“在宣传群众中引导群众、在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理念,请群众进来,请群众参与,请群众评点。大湖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居民议事厅”,福鑫社区建立“喝茶议事”制度,让群众带着问题而来、满意而归。
改革服务方式。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按“单”配菜,构建群众“点单”、文明实践站“派单”、志愿者“买单”、群众“评单”的工作回路。金龙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心愿墙”服务居民“微心愿”,先后完成群众心愿60件。沈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服务时间”换“服务空间”,打造谈心室、洗衣房、理发室、家政房,为社区居民解决难题。
改革服务模式。服务力量下沉到社区一线,用好“线下”阵地,打造“555新时代文明实践日”,每月5日、15日、25日走进社区,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文明实践往深里走、往实里做。服务资源外延到网络,打造“线上”平台,让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微信群、“手机党支部”等平台也能及时参与文明实践。
加快活动改革,激活基层活力
创新活动形式。紧扣“培育主流价值、丰富精神文化、倡导文明生活”的活动主题,创新好人“巡讲”+文艺“巡演”+电影“巡展”+医疗“巡诊”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在12个村(社区)开展“徐州好人”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活动现场配套开展文艺演出、家庭医生坐诊等服务。
更新活动内容。整合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科技服务、健康服务五大平台资源,一月一主题、一村一品牌;各村(社区)紧扣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出“家庭医生签约”“垃圾分类兑换积分”“村民股权试点”等“村范儿”主打活动。
刷新活动队伍。各村(社区)结合不同群体所思所盼所需,孵化“专科”志愿服务队伍。截至目前,金龙湖街道共组建74个志愿者服务队,新增注册志愿者11912人,平均每位志愿者完成超过96.9小时的志愿服务。 孙 梦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