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江源走来,从历史的深处、文明的深处走来,长江水走进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生命之中。在无锡举行的第三届江南文脉论坛以“文脉传承与长江文化”为主题,于11月20日举行了7场分论坛,分别为“互动与融合:江苏文脉与长江文明”“书写与赞美:中国文学与长江文明”“孕育与流传:江南典籍与长江文化”“保护与传承:江南文化文物遗产与长江文明”“涵化与成就:企业家与长江文化”“滋养与浸润:江南水乡生活与长江文化”“驱动与引领:科技创新与长江文化”。
会场上,与会嘉宾、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各抒己见、逸兴遄飞,深入探讨长江文化及其孕育的江南文脉之历史机理、传承脉络与时代价值,共议如何更好提炼展示长江文化、江南文脉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和文化盛会。
融贯古今,让历史性与当下性相连接
亘古奔流的滚滚长江,造就了千年中华文明史,赋予锦绣江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独特禀赋。“江苏文脉与长江文明”分论坛上,专家学者围绕江南文脉与长江文明的关系进行理论性阐发、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研究。
提炼精神内蕴、价值内涵,是文脉传承发展的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朱承指出,在整个中华民族思想发展的脉络中,江苏籍思想家及其所著相关经典文献中呈现出中国思想的独特之处,具体表现为经世致用的思想指向、融会贯通的思想气象、革故鼎新的思想追求、家族相继的思想传承这四项特色。
“江南文脉中存续着丰富的经世致用人格理想、家国情怀和天下理想,为此,我们应该把不同文化形态纳入实践推理的空间,进而为构建契合平等尊重人格理想和仁爱包容价值理念的社会规范提供人文精神、历史资源和科学方案。”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主任、教授卞绍斌表示。
延续千年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保护与传承长江文化的核心内涵被赋予了更高的价值内蕴。“江南文化文物遗产与长江文明”分论坛上,专家就如何着力推动长江文明和江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展开讨论。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从考古学角度阐述了江苏“三江”文化的起源和“吴文化”符号的持久塑造,他将江苏的长江文化分为江南文化、江淮文化和江海文化,认为江南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资源,实现创新性利用和创造性转化,尤为重要。
“传承与弘扬优秀的文化资源,关键是要判断好、规划好、开放好、落实好。”贺云翱说,我们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作出判断,邀请社会各方力量加入开放式建设体系,共同规划如何将文化资源融入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
守正创新,在诗书流传中熔铸风骨
水润万物,泽被四方,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也为江苏带来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创造了精致优雅、繁荣发达的文化。
“中国文学与长江文明”分论坛上,专家围绕长江与中国文学地理、长江文化对中国文学作家、作品与风格的影响、长江文化与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形成、中国文学对长江生态景观的书写等方面展开了讨论,梳理长江文化的文学脉络,探究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
历代长江赋,多有名篇。南京大学许结教授从物态、形势、际遇、治理四个方面,分析江赋中长江的文学形象与书写方式,指出要到魏晋文化南移以后,“江”这一意象才在赋中有更多的体现。“江赋中关于长江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关系,对今天的长江生态保护也不无启迪意义。”
除了文学之外,典籍亦是文明的载体、文脉的根络。本届江南文脉论坛现场,南京图书馆带来的“珍稀文献展——朴学视域下的清代版刻”,展示了江南地区古籍版刻的流传演变与特色风貌。
“江南典籍与长江文化”分论坛上,常熟理工学院的曹培根教授分享自己对于清代江苏官方编撰出版活动的考察。他表示,“清政府在江苏区域实施的编撰出版活动,从一个方面反映江苏在全国的出版水平。江苏省会设立官书局早,‘局本’质量可称,尤其是江苏地方官刻方志多且质量高。”专家们纷纷表示,江南历来是文献名邦之地,藏书家比比皆是,除了拥有珍本古籍外,所藏文献资料中也有稿抄本、尺牍等珍贵手稿,需要我们在文化传承上做出守正创新的成绩,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好这些文化遗产。
涵化滋养,水文化浸润当代社会生活
长江水、太湖水、运河水在江南大地上交错激荡。多位专家指出,江南文化其实就是“水文化”,江南有着因水而生的历史脉络、以水为媒的生活特色、溯水而上的精神品格,塑造了江南人灵动进取、包容兼蓄的精神品格。
水为什么是江南发展的命脉?“江南水乡生活与长江文化”分论坛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范金民指出,江南北依江、东濒海、南临钱塘江,运河贯穿南北,沟通与全国其他地区以至世界的联系。他表示,江南水乡星罗棋布的市镇浓郁地体现了水乡特色,泾、泽、河、湖、港、湾、荡、渡、塘、桥、洲、埭等水文化色彩鲜明。“水是千余年来江南经济发展的源源不竭的自然动力,是江南社会持续兴盛的命脉,是人们内部日常生活的有机纽带,更是江南对外联系走向世界的便捷通道。”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庄若江教授指出,水的形态很多,江南人的生活和水息息相关。水具有随物赋形善于变化、刚柔相济、四通八达、开放包容等特质,融入江南人的血脉,江南地区的人,体现出敏锐进取、审时度势、把握机会、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
“江南典籍与长江文化”分论坛上,苏州图书馆研究馆员孙中旺认为,对于苏州的历史发展而言,大运河的开通影响深远,可是说奠定了苏州“人间天堂”的城市地位。大运河促成了太湖以东地区淤积成陆,扩大了苏州的发展空间,加速了苏州的人口增长;大运河加强了苏州海陆联运的城市地位;大运河还打破了城墙界限,促进了苏州城西和沿线市镇的发展。由于大运河的开通,经过苏州的外地文学家灿若群星,苏州小桥流水的水乡风貌、山温水暖的自然风光、温文尔雅的民俗风情、多姿多彩的岁时节令等,也通过这些诗文流传四方,名扬天下。
“江南文化文物遗产与长江文明”分论坛上,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说,无锡是吴文化的核心发源地之一,吴越文明的探源对江南文脉传承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无锡地上、地下双线推进文物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地下以鸿山、阖闾城两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主,在保护修复遗址的同时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地上以历史建筑为主,深入推进“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众多历史古迹蝶变新生。
坐言起行,“立”时代潮流 “展”家国担当
深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崇文重道、兴利济民和开放包容等长江文化传统的影响,江苏企业家在时代潮流中也展现出家国担当、重商守约、守正创新、造福桑梓、兼容并蓄的精神特质,使长江文化的内涵不断推陈出新,焕发蓬勃生机。“企业家与长江文化”分论坛邀请知名企业家到会演讲,与专家学者互动交流,凸显长江文化在涵养企业家精神上的独特作用。
“苏商就是主要在江南文化的滋润下形成的江苏企业家群体,并形成了特有的苏商精神。”省张謇研究会名誉会长罗一民说,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无疑是苏商精神的代表者、引领者、孕育者,在他身上体现出了苏商爱国爱乡、开拓创新、精良细致、务实低调、崇文重德的五大精神特质。当代苏商要立足江苏,勇立潮头,做强做精,敬业报国,接续书写苏商辉煌。
从清末民初的产业报国、实业救国,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比翼双飞,当今苏商如何秉持优良传统,续写辉煌?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刘士林表示,长江自古是黄金水道,在古代中国承担着交通和商贸主干道的重要职能,不仅推动形成了一大批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同时还发育出自成一体、独具特色的商业文明和流域文化,至今仍是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平台和传承长江文化的重要文化资源,“长江流域城市的现代转换和传承发展,特别是对其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路径的研究在现代很有意义。”
奔涌激荡的长江水,始终流淌在当下。“科技创新与长江文化”分论坛上,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就如何以科技创新推进长江文化传承发展,进入了深入的研究和阐释,在长三角地区的自主创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创新、产业集群等方面,提出了多项独特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
几千年生生不息的长江,将向中国、向世界源源不断地运送中华文化的瑰丽宝藏,也为生于斯、成于斯的江南文脉贡献新智慧与发展动力。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