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丰富的生活摆件、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庄严古朴的清江浦楼……走进江苏淮安串珠非遗传承人姜长芳的工作室,一件件串珠作品在灯光照射下,静静闪烁着缤纷的光芒。
姜长芳
“串珠这门工艺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传承至今,因为它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魅力。”说起串珠,姜长芳有着说不完的美好记忆。今年64岁的她出生于淮安市涟水县,祖母和母亲都有一双巧手,家里的鞋子、帽子、衣服都是手工缝制,在她们的影响下,姜长芳从小就喜欢做手工。“小时候,有次偶尔得了两个彩色珠子,喜爱极了。我就自己动手,将彩珠缝在绣花鞋上,穿在脚上,心里那个美啊!”姜长芳说:“从那时候起,串珠的美就深深烙印在了我心底。”
姜长芳串珠作品
姜长芳串珠作品
2012年,姜长芳退休,她报名上了老年大学。“第一次在手工课上接触到串珠,我就被这项技艺深深吸引。一张桌上,散布着不同质地的珠子。一眼望去,色彩缤纷,晶莹靓丽,让人从心底里喜爱,小时候那双缝了彩珠的绣花鞋又浮现在眼前。”姜长芳目不转睛地看着一颗颗彩珠在老师手中搭配、拼接,一件件精美的串珠工艺品让她爱不释手,她内心对串珠工艺的喜爱不断升温。
“串珠有口诀,一遍记不下来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很多人都说串珠很难,可越是难,我就越是有兴趣,可能这就是我和它之间的缘分吧。”虽然开始的时候信心十足,但是学习制作的过程并没有那么轻松,第一件作品,她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做串珠最重要的就是手法,怎么走线、打结、过线,有一个珠子串错了,形状就不对了。”在做串珠时,姜长芳会放一些轻音乐,让自己静下来。“做串珠很费神,有时候没穿几个珠子眼睛就花了,一定要有耐心,心一乱就串不好了。”凭着一颗不服输的心,姜长芳的串珠技艺突飞猛进,不仅能够快速编织各种手工艺品,还能在模板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设计元素,使得这些手工串珠制品更有艺术性。
姜长芳串珠作品“清江浦楼”
姜长芳最得意的一件作品便是“清江浦楼”。为了更好地制作这件作品,她连续一个月,每天都去清江浦楼仔细观察,从色彩搭配到设计风格,就连楼前的台阶,廊檐的边角,都仔细琢磨。在制作时,她还特意定制楼牌、灯笼等装饰,让整个清江浦楼看上去层次更加丰富。这件花了她整整一个月时间才完成的作品,后来也成为了淮安大小非遗展会的“宠儿”。
姜长芳串珠作品
如今,姜长芳成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清江浦区非遗协会会员、清江浦区非遗串珠项目传承人,多次受邀参加淮安当地的非遗作品展示、展销和宣传活动。她还多次走进社区、走入学校,传授串珠技艺。“我想把串珠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喜欢上它。”姜长芳表示,她最希望通过宣传推广引起年轻人的关注,期待着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丰富更多人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