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的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展演大赛上,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与南京博物院馆校合作共建组成的江苏省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以领先第二名近30分的优势获得总冠军,充分展示了南京青少年身体力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昂扬风貌。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当前,各类文物和文化遗产持续绽放新的光彩,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社会氛围越发浓厚。当代青少年生逢其时,同样肩负起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重任。社会各界也在充分创造机会,提供了像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展演大赛这样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展示青春风采。在投身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实践中,青少年们不仅能收获丰富的文化遗产知识,提升人文素养,也能获得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自信的力量。这份力量将指引他们“平视世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扎牢根基、搏击风浪。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个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南京的广大青少年浸润在浓郁的城市人文历史氛围里,持续加深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与此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向青少年做好文化传承发展事业的引导工作,并不是在特定的日子突击式办好一两场活动,而是要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开展沉浸式、常态化的培育滋养。例如,此次展演大赛中的一个比赛环节是情景剧展演。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编写的情景剧《传承——我是小小南博蓝》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正是因为这部情景剧是基于学校多年来与南京博物院馆校合作的实际经历,小演员们多次参加南博的志愿讲解服务。
青少年是“常为新”的,但喜新不意味着厌旧,悉心引导也需要把握好青少年思想行为特征。青少年所具备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好奇心”。许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本身就妙趣无穷,若进一步辅之以新奇多样的传承体验活动,那么他们的热情和兴趣将会得到极大地激发。青少年身上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创新力”。吸引越来越多青少年加入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中,也会给文化传承发展事业带来新思路、新方法。在南京,校园内有着丰富多彩的“非遗定制课”,校园外也有“非遗+”等多元化的玩法和体验。这些内容的叠加,必将充分满足广大青少年的“好奇心”“创新力”。
青春的力量一经激发,便能展现出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气象。希望城市能精准把脉青少年、引导青少年,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汇聚更多青春力量,使之成为文化传承发展事业的中坚力量。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