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清水向北送 千里长波润万家
2022/12/27 14:11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2002年开工,2013年建成投运,截至2022年,已累计调水出省56亿立方米,6000多万群众受益,助力大运河近百年来首次全线贯通。润泽齐鲁,泽被冀津,东线一期江苏境内工程担负着东线源头使命,实现着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重任。

  输水之最!第十次年度调水启动

  2022年11月13日10时,随着一声令下,江都站、宝应站等10座南水北调新建泵站及沿线江水北调工程陆续投入运行,新的年度向省外调水工作正式启动,一江清水开启新的征程。

  此次全线调水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第十年。与以往历年相比,本年度向省外调水,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其一,本年度计划调出省的水量为12.63亿立方米,为工程通水以来最多的一次,整个调水过程预计持续139天,从2022年11月到2023年5月底前结束,也是历年时间最长的一次,彰显江苏南水北调工程效益的日趋显著。其二,本次调水过程正值江苏省内遭遇罕见的多季节连续气象干旱,淮河上游来水锐减、长江持续枯水,而省内抗旱供水运行与南水北调向省外调水运行相重合,凸显江苏南水北调工程调度运用的复杂性、重要性。其三,被评为“2021年智慧江苏十大标志性工程”的南水北调江苏智能调度系统,自2021年建成以来,首次投入全线路、全周期、长历程运行,标志着江苏南水北调工程迈入智能运行、智慧管理的新阶段。

  十年建设,打造世纪工程

  2002年12月,在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地上,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隆重举行,拉开了这一世纪工程的建设帷幕。

  巍巍华夏,东低西高,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早在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指点江山,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来是可以的”,擘画了南水北调的伟大构想。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淮河流域洪水治理刚刚取得成效不久,为解决苏北地区周期性、季节性的干旱缺水问题,江苏提出“扎根长江、运河为纲、江水北调、搞活苏北”的构想,于1961年开始,自主规划、自主设计、自主施工、自主安装,历经40多年辛勤耕耘、艰苦卓越的奋斗,建成了江水北调工程体系,基本解决了苏北供水需求。

  2002年12月23日,经过长达50年的勘测、规划、设计、论证,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明确了“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总体格局。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正式拉开序幕。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山东省济平干渠施工现场同时举行。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境内工程由调水工程和治污工程两部分组成。调水工程分为40个设计单元工程,主要是依托江水北调已形成的9个梯级,通过新建和改建18座泵站、新挖和拓浚约100千米河道,完善运河线和运河西线双线调水北送格局;治污工程主要是为保障输水水质,由江苏自筹资金分两轮建设,目前也已全部建成投运。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在江水北调工程基础上扩大规模、向北延伸,一方面将滔滔长江水调往更加缺水的北方地区,另一方面也补强、完善了江水北调原有工程体系,具备多年平均向江苏省内增加供水近20亿立方米的工程能力,大大提高了干旱年份、农业灌溉高峰期的供水保证率。

  在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有关部委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有关部门和工程沿线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配合下,历时十年,江苏妥善安置2万多名搬迁群众生活,工程按设计工期如期完建,全部40个设计单元工程提前通过设计单元工程完工(竣工)验收;江苏依法依规做好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各单项工程投资均控制在初设批复概算范围内,实现“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江苏严把工程质量和安全关口,单位工程优良率超80%,未发生一起等级以上安全事故,已先后有10项工程获水利建设领域最高奖项“大禹奖”,并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科研成果。

  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依托江苏积40年之功建成的江水北调工程基础,依靠9大梯级、20多座大型泵站组成的世界最大的调水泵站群,运河线、运西线两条强劲的动脉,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三座巨型水盆,在江淮大地上蜿蜒交织、浩荡奔涌,汩汩清流,碧透苏皖,泽润齐鲁,浸滋津冀。江苏实现“工程率先建成通水、水质率先稳定达标”的承诺,获得有关专家和领导给予的“进度最快、投资最省、质量最好”的高度评价。

  壮士断腕,打造清水工程

  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调水工程而言,水,是资源,亦是产品。是产品,就不能只考虑“量”的需求,还得有“质”的标准。

  2003年10月15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分别与江苏、山东两省政府签订《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目标责任书》。江苏,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开启东线水污染治理征程:

  全面完成596个长江岸线清理整治项目,关停沿江化工企业3100多家,长江自然岸线比例提高到73.2%,划定源头保护区,有力保证调水源头水质保持在Ⅱ类水平;

  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多方筹措资金分两轮实施城镇污水处理、雨污管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尾水资源化利用和导流等共计305项治污项目,调水沿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达80%以上;

  加强港口、船闸和水上服务区环境整治,打造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营运货船实现生活污水“零排放”、污染物应收尽收……

  从2003年到2013年,江苏十年破局,完成东线治污规划确定的全部目标,调水期间各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国家Ⅲ类水标准,顺利通过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的专项评估。自2013年以来,江苏再举十年之力,深化推动产业生态化集聚改造,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着力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水污染治理好了,水质改善了,生态环境逐步复苏,人民生活感受也越来越幸福:徐州,从“半城煤灰一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完成华丽蝶变。曾经的采煤塌陷区贾汪潘安湖成为国家级生态湿地和水利风景区,十万群众告别高氟水。淮安、宿迁,将古黄河、大运河、里运河打造成了城区景观河道,环绕洪泽湖、骆马湖、白马湖建设绿色画廊,曾经人们避之不及的黑水河、臭水沟,再度引人相近,与人相亲。

  2021年6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发布省总河长令,在全国率先开启新时代幸福河湖建设,“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幸福河湖景象,在南水北调沿线,正优美铺展。

  精细守护,打造智慧工程

  艰辛而光荣的建设历程,至今让参与其中的江苏水利人心怀激荡、自豪不已。然而,工程建设得再好再快,最终还要通过工程运行管理来展现功能、发挥效益。

  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工程建设者们表示慰问和祝贺的同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总结经验,加强管理,再接再厉,确保工程运行平稳、水质稳定达标,优质高效完成后续工程任务,促进科学发展,造福人民群众。

  早在上世纪,随着江水北调工程的逐步建设完善,江苏在没有多少管理标准、管理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大型泵站、水闸和河道的管理制度日臻完善,管理技术不断成熟,管理队伍不断壮大,不仅保障了江水北调工程安全、平稳、高效运行,而且为国内泵站、水闸和河道等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维修养护、设备安装培养了一大批人才。2017年以来,江苏水利系统按照“精细管护、高效运行、本质安全”的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不断提高东线工程管理水平。

  把握“安”的底线,夯实本底安全基础。健全工程安全生产控制管理责任体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运行安全检查和风险隐患排查机制,采用“四不两直”、飞行检查、安全竞赛、专项核查、应急演练等形式,筛扫安全死角。运行9年来,保持安全生产无事故良好纪录。新建工程管理主体南水北调江苏水源公司成功创建国家水利工程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新建工程全部融入所在地防汛应急体系。在抗御淮河、沂沭泗流域超规模洪水,在应对超强台风带来的短时强气流强降雨时,江苏南水北调新建工程如山屹立,安然无虞。

  坚持“精”的标准,推动运管提档升级。坚持比学赶超,对标江水北调等省内工程管理先进范本,借鉴成功经验,梳理自身特点,明晰提升路径。5年时间完成新建工程运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又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14座新建大型泵站、15座大中型水闸和沿线河道的运行管理“标准化”创建,形成具有江苏特色又有调水工程示范性的运行管理“10S”系列标准,并开始向精细化管理起步迈进。有关专家实地检查后评价,南水北调新建泵站工程的管理水平,已不亚于江水北调工程中的一流水准。水利部专家惊叹“可为典范,值得向全国推广”。坚持技术引领,利用江苏南水北调形成的世界最大泵站群、全类型“水泵博物馆”的平台,围绕工程设备“管、养、修、用”全过程,开展科技创新攻关,引进转化先进技术,形成多项国际一流科研成果,实现机组效率国内领先的同时,推动国内水泵和机电设备制造业提档升级。

  融合“智”的技术,探索智慧管理方向。面对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开展调水工程智能管理、智慧运行探索。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使用可靠的智能化电力设备、智能仪表和现场总线技术,将设备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数字化,总体实现泵站设备数字化;通过建设标准统一的数据信息网络平台,构建各自动化系统之间、系统与数据采集之间的互联,使生产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化系统等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统一交换与存储共享,基本实现应用数据网络化;通过在线仿真、工程数字孪生、智能趋势报警、远程监控等技术途径,智能应用信息,对标风险可预测、状态可控制、故障自修复,力争达到安全、经济、高效的运行目标,初步实现运行管理智能化。2017年到2021年,江苏建成兼融江水北调、南水北调、江水东引等跨流域调水工程的“一江、三湖、九梯级”的智能化调度运行系统,江苏南水北调集控中心上线运行,南水北调一期全部新建泵站工程具备“远程开机,少人值守”能力,南水北调江苏智能调度系统荣获2021年智慧江苏重点工程和十大标志性工程。智能调度系统已在2022年北延供水、省内抗旱运行和2022-2023年度向省外调水中充分应用。目前,江苏又在全国率先开启南水北调泵站工程数字孪生试点建设。江苏,正为南水北调工程这一国之重器,装上“智慧”新核。

  牢记嘱托,打造效益工程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期间,专程赴江都水利枢纽工程视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充分肯定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成就,要求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

  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指出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遵循规律,坚持节水优先,坚持经济合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2013年至2022年,9年间,江苏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总计向山东、河北、天津调水56亿立方米,相当于将6个骆马湖搬运到北方地区,6000多万群众受益,济南再现百泉争涌景观,聊城重整江北水城风姿,青岛上合组织峰会水幕炫彩……

  2022年4月至5月,水利部组织启动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行动,江苏迅速行动,多措并举,南水北调工程快速投入运行,调水7000万立方米沿运河北送。近百年来,大运河首次实现全线通水,千年运河迎来了世纪复苏,重现往日盛景,重回历史舞台中央,唱响时代的华章。

  南水北调这一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源于1952年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的宏伟构想,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成支撑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国之重器,构造中华水网壮阔蓝图的主骨架。从21世纪初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十年之间,江苏水利人栉风沐雨、艰辛开拓,又好又快建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江苏水利人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治水方针,管好工程、用好工程,确保一江清水北送,取得良好成绩;当前,江苏正坚决扛起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省份的使命与担当,全面开启新一轮淮河、长江、太湖治理,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全情守护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生命线价值,全力深化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论证和建设准备,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中华水网建设和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新华日报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