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长江江面上,江豚“能见度”越来越高,成了“新晋网红”和城市名片;在长江南通段,江豚三五成群,时常光顾狼山附近水域;在长江镇江段,怀孕的江豚妈妈在逐浪戏水……如今,江豚活动的区域逐渐扩展,令人惊喜和振奋。
这些“微笑天使”并不知道,它们畅游长江的身后,是“长江大保护”筑起的生态屏障。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深入实施,被称为长江生态“晴雨表”的江豚数量和活动范围明显扩大,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重大跃升。
2020年7月,江苏正式发布长江干流江苏段水域禁捕通告,立下“军令状”,坚决打赢长江禁捕退捕这场硬仗。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一江两湖七河”等重点水域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正式开启“人退鱼进”的历史转折。“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长江江苏段美景如诗如画。
长江两岸,从过去的“烟囱耸入云”,悄然变身“无边江景一时新”。在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绿树绕碧水,水雉翩翩起舞;在张家港,生态修复让双山岛成为旅游胜地,这里芦花摇曳,群鸟翩飞;在江阴,昔日汽渡码头变身韭菜港公园,腾出的生产岸线全部用于生态修复。
近年来,江苏保护江豚力度越来越大,参与保护江豚的市民越来越多,仅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就由最初的五六个人发展到现在数千人,协会每年持续开展南京长江江豚的保护教育和社会倡导,带动全社会共同守护江豚。一江碧水、草木葱茏,江豚跃舞、候鸟嬉戏,“微笑天使”又如何不留恋这样的“家”?
江豚与都市同框。 武家敏 摄
欢腾跳跃。 张纪忠 摄
嘿!你们好! 严少华 摄
2022年11月3日,摄影爱好者在南京潮水位站一带拍摄江豚,这些“微笑天使”的守望者,为了拍到一张江豚照片,甘愿守上一整天。 本报记者 吴俊 摄
2022年9月18日,长江江豚江苏段科考工作人员在长江上寻找江豚身影。 姜盟 摄
嬉戏。 张焜 摄
瞧,江豚在那。 武家敏 摄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