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第九个全国“放鱼日”。当日,“南京市2023年全国‘放鱼日’暨规范社会放生宣传活动”在南京市鼓楼区滨江风光带举行。本次“放鱼日”活动的主题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场,南京长江增殖放流站正式揭牌。
近年来,南京深入推进落实长江禁捕退捕工作,推动南京都市圈城市跨省域协同立法、单一物种流域性区域协同保护立法,设立长江大胜关长吻鮠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固城湖中华绒螯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数据显示,2022年长江南京段鱼类索饵期采集鉴定的物种数相比上一年同期增加6种,规格增加四成多,资源丰度增近五成。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长江江豚的数量也由先前的50多头增至62头。
南京持续开展增殖放流,修复水域生态,今年是连续第20年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放流各类土著苗种超过6亿尾。增殖放流的群众参与度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成省内首家长江增殖放流站,本次活动放流胭脂鱼、长吻鮠、铜鱼等珍稀水生生物苗种3.2万尾。
当天,省骆马湖渔管办联合沿湖涉湖管理单位共同举办全国“放鱼日”同步放流活动,现场放流鳙鱼苗种20万尾。
当日,一批淡水花鲢鱼苗被投放进连云港市海州区东盐河,同时,100多万尾许氏平鲉、黑鲷、花鲈、黄姑鱼等水生生物苗种被放流入海。
“与往年不同,今年我们新增市区放流会场,既是为了宣传增殖放流工作的重要性,也是提醒公众科学放养,不能随意放生或者丢弃外来物种,后续我们也会对放流的鱼苗跟踪监测,共同筑牢国家生物安全防线。”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路吉坤介绍。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