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云港徐圩新区的港前大道旁,一片占地340亩的湿地里芦苇挺拔、睡莲绽放,水下篦齿眼子菜、狐尾藻等水生植物随波摆动。这是东港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净化工程一期项目,该项目发挥内基质、植物、微生物等协同作用,经过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处理,对经过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中心处理的达标化工尾水进一步净化,以消减尾水中的污染物。
徐圩新区高度重视石化产业基地生态环境支撑体系建设,一次性划出约643亩土地用于建设人工湿地,对达标尾水做排海前生态净化。然而,石化基地化工尾水不同于普通的城镇污水,其高盐分的特点给人工湿地有效建设运营出了一道难题。此外,徐圩新区的工业污废水在处理过程中,虽然通过再生水厂反渗透处理工艺,可实现70%的污水回用率,但也使外排水盐度极大提升。数据显示,目前综治中心的出水盐度折算氯离子浓度约为900mg/L,在以往的技术体系里,氯离子浓度超过800mg/L后,湿地水生植物、微生物生长代谢将受到明显抑制,生态净化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积极推动方洋集团与上海海洋大学等单位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湿地耐盐植物筛选与驯化、水质净化工艺优化等研究,不断破解高盐化工尾水生态湿地深度处理集成技术难题,推动达标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有效实施。”连云港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连云港市科技局还协同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九纪检监察组,共同探索构建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
“我们调研后,通过采样、筛选、杂交等方式,在百余种水生植物中进行选育驯化,培育出6种适合在徐圩新区生长的水生植物,再配合生态滤床的精选基质滤料处理等先进技术,打造出能够进一步处理高盐化工尾水的生态湿地,成功让达标尾水中的COD、氨氮、总氮、总磷、悬浮物等污染物进一步消减。”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丽卿说。
“800mg/L这道门槛初步突破了,产学研合作帮我们攻克了难关。”湿地项目建设负责人、江苏方洋建设工程管理公司副总经理黄家生欣喜地说,根据今年5月的监测数据,人工湿地对氨氮去除率超过22%,总磷去除率超过45%。目前,人工湿地一期项目的处理规模达每天2万立方米,二期建成后可实现总处理能力每天6万立方米。
“经过湿地处理后的化工尾水,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地表Ⅳ类水质标准,氨氮、总磷等指标大幅超出排海工程设定接入标准。下一步,我们将以目前已投入应用的这些植物作为苗种,优选出更高耐盐水平的水生植物,供应全国同类型人工湿地使用,让产学研合作成果发挥更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黄家生说。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