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区桥林街道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2023/09/20 14:03  

  一个个民生亮点、一项项民生成就,共同汇聚成不断上扬的幸福曲线。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是桥林百姓日子越过越好的有力印证。

  近年来,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最急最难最愁最盼的问题,扎实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突出改革创新,在乡村振兴上取得新成效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桥林街道把特色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充分挖掘产业基础优势,以延伸农业产业链和提升农产品产值为重点,通过抓点示范、科技创新、“院地”合作、技术培训等有力举措,做足“棚文章”,做活“棚经济”,推动全街现代设施农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助农增收。

  桥林街道周营村按照“村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创立“沁浦营坊”绿色果蔬品牌,棚内采用“小番茄+”果菜轮作种植,做到“土地不留空,季节不留闲,栽种不留缝”。不仅向个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种植服务,还为大型生鲜超市、居民小区、单位食堂提供订单式批量生产,全力保障和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同时,通过“村集体经济+电商”,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业附加值,有效带动了全村特色农副产品发展,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持续增收。下一步,除了达到精品农业、智慧农业的基准,还将结合四季农时开展“阳台菜园”“家庭农艺师”等亲子实践活动,朝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着力打造“用一个产品打造一个品牌,用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的“浦番小镇”项目。

  “种植温室番茄就不外出打工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非常高兴,日子越过越好啦。”桥林街道周营村村民滕师傅说。

  随着周营村大棚蔬菜基地名气越来越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村民们在这片土地上不仅“种”出了收入,“种”出了幸福,更“种”下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推进共建共享,在民生事业上达到新水平

  民心所向,政之所行。桥林街道以党建为引领,以深化“放管服”“宁满意”为目标,聚焦群众办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以政务服务与公共服务改革“两翼共振”,以体系建设、职权下沉、数字赋能、保障民生为重点,推进为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实现新的突破,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居民办事体验。

  桥林街道以“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为目标,推行“街道、社区、网格”三级通办新模式,将社保、民政、计生等163项事项全部纳入全科窗口“一窗受理”。依托“1+1+20+N”街道政务服务体系,采用“窗口办”“指尖办”“自助办”“网格代办”等路径打造全天候服务模式。今年创新打造联动共治苏皖乌江站。围绕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户口迁移、车辆年审、养老保险等事项,站点梳理出30项工作职责清单和29项服务百姓清单,免去两地居民奔波之苦。苏皖乌江站建成以来,先后办理民生服务事项1600余件,化解基层矛盾纠纷200余件。

  杨先生户籍地是安徽马鞍山,居住在桥林乌江,之前从单位辞职想自己缴纳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由于受制于户籍管理影响,办理十分不便。现在苏皖乌江便民服务驿站建成,杨先生在驿站“公安窗口”拿到居住证后,直接在旁边的“跨省通办”专窗成功办理参保业务,仅用10分钟,真正实现“进一扇门,办两省事”。“不用两地往返跑,既省时又省力,真是太方便了!”杨先生说道。

  树牢底线思维,在社会治理上开创新局面

  桥林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法润长桥”社会治理实践平台,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主线,不断健全完善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形成矛盾纠纷“层级过滤法”,分级分类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网格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和最前沿阵地,桥林街道充分发挥网格员熟悉情况、便于开展工作的优势,常态化开展排查走访,对邻里、家庭、婚恋、债务纠纷等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开展全面摸排,推动矛盾纠纷从被动化解向主动预防转变。今年,桥林街道百合社区不断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风险隐患预防管控机制,以“网格化+楼栋长”为基本单元,由网格员和社区干部经常性深入社区楼院,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做到问题在网格中发现、责任在网格中落实、矛盾在网格中化解,使社会稳定的底板更加牢固。

  “社区的网格员经常到我们小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知识,做居民邻里团结工作,特别是居民之间发生些小矛盾、小争执都会主动来调解,他们的工作确实做得很好。”浦口区桥林街道百合社区上江府居民李大爷说。

  聚焦精神文明,在乡风文明上打造新样板

  播下文明种子,长成参天大树。桥林街道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以文明实践为城市发展增色,用志愿服务为群众幸福加码。

  这个暑假,桥林街道辖区内的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辖区内家长和孩子们之间“火”了起来,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爱心暑托班”开课了。活动现场,孩子们在志愿者和家长的指导下自由创作,尽情释放自己的想象力,“沉浸式”体验绘画的乐趣,培养兴趣爱好的同时增进了亲子感情。“这个假期我过得非常充实,妈妈经常带我来社区听红色故事、家教家规等,还能让我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妈妈还带我参加了志愿活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快乐。”桥林小学学生高雨辰说。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否有成效,群众最有发言权。提及整体精神风貌和文明行为的变化,家住兰花塘社区的宋女士很是感慨。“我爸妈现在七八十岁了,社区志愿者每月都上门服务,理发、打扫卫生、量血压、测血糖等都是免费的,我觉得特别好。像我爸妈这样岁数的人出去,有主动让座和帮忙的,感觉桥林人的文明素质越来越高了,整体精神风貌也比以前更好了。”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桥林街道始终将精神文明软实力视为城乡发展硬支撑,稳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发展,不断提升精神文明阵地的服务力和凝聚力。截至目前,先后组织开展了“践行二十大·志愿我先行”“学雷锋·我践行”等各类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1300余场次,引导和促进群众文明习惯养成,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让一缕缕文明新风浸润群众心田,让一朵朵文明之花在桥林大地灼灼绽放。

  通讯员:刘菲菲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