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昆曲成为中华文化闪亮名片
2023/03/09 11:21  

  “中国戏曲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有着鲜明的民族基因和民族特色,在向海外传播的过程中极具特色和魅力,在展现民族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省演艺集团总经理柯军建议,进一步推动我国昆曲国际化传播,通过系统规划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以昆曲为代表的中国戏,与书、诗、国画、茶等一起成为中华文化闪亮名片。

  昆曲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剧种,被誉为“百戏之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柯军表示,江苏作为昆曲发源地,始终坚守“南昆风度”,拥有《牡丹亭》《桃花扇》《浣纱记》等极具南昆审美风格的经典剧目。回顾江苏昆曲数十年间五代演员的发展,对剧目、规则和审美理念的传承弦歌不辍,形成了清晰的传承脉络和科学的传承体系。

  昆曲当代创新的一系列成果,受到多方好评和瞩目。近年来,按照南昆风格的审美和传统的程式规矩,在保护传承的同时又与时俱进,推动昆曲的创新发展,《梅兰芳·当年梅郎》《眷江城》《瞿秋白》三部新编现代戏和素昆《夜奔》《319·回首紫禁城》等一批实验昆剧作为昆曲创新性传承、创造性发展的代表作,得到专家肯定、观众认可。

  近年来,江苏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模式,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积极推动昆曲走出国门。如何更好地打造“中国昆曲高地”,让昆曲更好地服务于国际文化交流,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柯军梳理出一系列建议:“首先要创新表演生态,在保护传承传统昆曲的同时,突出新编昆曲和实验昆曲的时代性、现实感和国际化,加强昆曲新作品的开发,在国际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柯军同时还建议创新传播机制,推动艺术团体、高等院校、政府机构、媒体、社会力量等方面形成合力,实现演出、工作坊、文创、学术研讨、昆曲旅游多形式并举,搭建昆曲的国际传播矩阵。“让昆曲的创新实践和理论建构成为世界戏剧之典范,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来源:新华日报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