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不走寻常路的皮影戏,打破了传统皮影仅在幕后设置灯光的结构,转而采用如电影银幕般的皮影布架,呈现出中国水墨画般的黑白风格;为了更好表现战争武打场面的氛围感,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攻克皮影只能呈现平面的薄弱点,让“关山度若飞”“寒光照铁衣”的感觉在舞台上得到升华。4月11日晚,大型多媒体皮影戏《花木兰》在国民小剧场精彩上演。
此次演出,观众可通过欣赏木兰习武、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回归家乡等情节,而这背后,十多位演员身兼数职,忙碌有序地操纵着剧中100多个皮影角色,将一个巾帼英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
“传统的皮影戏是用驴皮和牛皮制作的,制作工艺比较繁复的,而且它的着色通常是大红大绿,偏向民俗风格。我们首先是在材质上进行了革新,没有再使用动物皮,而是用了塑料的材质,其实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它有个透光度。”上海木偶剧团团长何筱琼介绍,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水墨般的黑白画风。同时,在皮影的雕刻和制作工艺上,他们也没有使用原来传统的脸谱画,而是融入进了一些动漫的元素,使得皮影戏的接受度更高。
将多媒体艺术用在皮影上并不容易。何筱琼解释,传统皮影是平面的,缺少纵深感,为此,他们不断试验,最终在2015年解决了光源问题,实现了多媒体技术与皮影的无缝衔接。剧中,花木兰受伤后在溪边洗脸的场景,就使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出水滴出涟漪的美感,让人看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无限可能。作为原创精品剧目,《花木兰》荣获国内外多项奖项。“优秀的文化它永远会被需要,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它发扬光大,继续讲好中国故事。”何筱琼说。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