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红南京一路长红!
2023/04/12 12:06  

  靠无数普通网友、游客的口口相传,今年春天南京旅游市场人气火爆,本地人凡尔赛地吐槽“连楼下斩鸭子都要排队”,外地网友合理怀疑“南京三个月完成了全年的旅游KPI”,六朝古都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之城”。

  “网信南京”官微首发“总要来一趟南京吧!”收获10万+阅读量;“南京发布”官微等及时跟进,开设“总要来趟南京吧”话题和合集,几乎每隔2天就有更新;某音上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16亿人次。

  “没有人能在这个BGM中打败南京”,音乐一响,网民齐呼,凭借深厚底蕴和良好口碑,南京狠狠接下了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发展的红利。综合来看南京这波旅游热,正切中了年轻人这些旅行需求:第一,自在。秦淮河畔怀古、江心洲露营、幕府滨江骑行、石臼湖摄影,多数景点不需门票、地铁直达,古韵今风、动静皆宜、预算可控。第二,文化。1800多年的文学记忆,众多的文博场馆、文化交流、实体书店、小剧场空间,满足年轻人丰富精神、探索世界的渴望。第三,时尚。发力浪漫经济、首店经济、小店经济,德基、老门东、金陵style……一个个潮流又接地气的消费场景引人拍照打卡。金陵景、金陵味、金陵人,有太多美好值得发现,网民表示“羡慕这两个字我已经说厌了”。

  其实,有些人觉得“网红”这个词不符南京内敛气质,认为想来的自然会来,颇有“静待花开引蝶来”的低调自信。再者,无论重庆、西安、杭州或南京,成为网红城市之后,都面临着一个重要课题:如何避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一时繁荣,着力将流量“变现”落地,从“网红”到“长红”,变“流量”为“留量”。

  从文旅“网红”到“长红”的秘诀是什么?留人是关键。

  一方面,是发展夜经济、打造具备长久吸引力的文旅项目,将更多“一日游”变为“过夜游”,从“一次游”到“多次游”。从业者、商家和政府都不能满足于赚“快钱”,还是要深耕在地文化体验,大力拓展周边游产品,不断增强游客的参与感、融入感,同时杜绝欺诈、假货、服务不到位、任性涨价等行为,最终让流量变为源源不断的能量,促进南京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把外地朋友的“心之所向”变为“无悔选择”。不少游客是带着“南京情结”来的,这里有学子向往的51所优质高校,是成长型企业的乐土。有网友用“六边形战士”形容南京,即交通、科教、医疗、文化、经济、城建都是长板。将这波流量变为销量,把人气变为经济收入,不仅是带动旅游业及餐饮酒店购物等服务业的兴盛,最终,是变过客为常客,持续提升南京的美誉度、吸引力、集聚力,让更多的人才、企业、资本向往南京、选择南京、扎根南京。

  “工夫在诗外”,城市的旅游热度是城市底蕴、经济实力、人口规模、科技创新乃至人文情怀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像最近很多南京人不能理解,“我妈买了一辈子的菜场”“家门口的街区公园”怎么突然火了,背后和城市常态化更新治理有关。南京不是靠几处网红景点取胜,可以说,整个南京城就是景点。细细品味、慢慢发现,随处烟火气,遍地风雅集,自然人文一派和谐。

  几千年知名度经久不衰,南京的网红之路,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是一条真正的“长红”之路。

  来源:南京发布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