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史,千年扇。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拥有逾千年历史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圯桥三进泥中履,羊寺遥闻夜后钟。”素有“一部三国史、半部在下邳”美誉。在今天的古邳镇,历史的烽烟虽已远去,不见当年的城郭楼台,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历史文化造就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怀中抱子扇,在传承中焕发时代风采,与人们重“新”相遇,传承与发展中,古邳人走出幸福小康路。
“怀中抱子扇”是文化,更是血脉与乡愁
“怀中抱子扇”被誉为睢宁的民间文化名片,起源于三国时期,200多年前,因扇柄上编有“下邳”二字又称为下邳“怀中抱子扇”,手工细腻,堪称一绝,曾在1915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巴拿马银奖”。
时至今日,古邳镇能做怀中抱子扇的老人已经寥寥无几了,只有住在古邳镇半山社区的非遗传承人刘翠玲、杨新明夫妇还掌握着这个技艺。据了解,“怀中抱子扇”扇型如桃,用蒲草编织成一大一小共为一体的两个扇面,是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传承人的精心钻研,怀中抱子扇的形制又衍生出三层子孙扇、四层四世同堂扇、双胞胎扇等。
留住传统技艺,就是留住文明的记忆。古邳镇党委、政府对古老蒲草编织的“怀中抱子扇”高度重视,成立“怀中抱子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协会,杨新明夫妇和古邳中学教师朱烁红共同编写了《怀中抱子扇的编制》一书,将下邳“怀中抱子扇”编织列为古邳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修课”。
2019年5月12日,古邳镇第一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怀中抱子扇)传承大赛决赛在古邳中学举行。“我很爱这个扇子,我从小十来岁就跟着祖母奶奶跟妈妈学的,我今天心情特别高兴。”传承组一等奖获奖者郑芝贤说。“我是从高一第二学期开始学习怀中抱子扇的编织,是因为老师跟我们讲过怀中抱子扇的历史,然后我也比较感兴趣,这次拿奖了,然后给我更大的信心,想继续学习更精致的编织方法。”创新组三等奖获奖者白文格说。“我们举办这次大赛,主要是吸引更多的人能够参与我们这个怀中抱子扇技艺的传承,同时,传承我们历史文化,也是助推乡村振兴。”古邳镇统战委员陈静说。
“怀中抱子扇”是产业,千年传承走出幸福小康路
2019年3月3日上午,古邳镇在半山社区举办下邳怀中抱子扇香蒲编织培训班,邀请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杨新明夫妇授课,培训现场,学员们一边听取老师的讲解,一边模仿老师的编织手法,掀起了学习编织的热潮。半山社区留守妇女魏倩像往常一样,来到刘翠玲家中,学习“怀中抱子扇”的编织技艺。魏倩高兴地说:“自从跟杨新明夫妇俩学习以来,不仅掌握了这门独门手艺,每天还能赚到一二百元钱,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都不好找呢。”据统计,自2019年5月份以来,古邳镇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开设培训6班次,教授学员400余人,带动当地100余名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学习怀中抱子扇编织技术,让老人、妇女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
近年来,随着古邳镇旅游发展红火,当地像苔干等特色农产品备受外地游客青睐,而带有历史印记、乡愁情怀的怀中抱子扇更是“香饽饽”,从最初的每年销售200把左右,到如今每年销量突破1500把以上,帮助村民增收近25万元。
古邳镇在持续开展非遗传承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础上,精心打造480余平方米的下邳怀中抱子扇培训基地,建设展厅、游客编织体验室等。“传统手工体验旅游正在兴起,让怀中抱子扇这类非遗产品不仅成为人们眼中‘看得见的风景’,更是‘带得走的情怀’。传统手工的核心就是个性化制作,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怀中抱子扇要做好文化加法,原是一大一小共为一体的两个扇面,现在创新又衍生出三层子孙扇、四层四世同堂扇、双胞胎扇等,要将千年技艺薪火相传,融入现代生活,在‘旧貌换新颜’中,与人们重‘新’相遇。”古邳镇党委书记刘瑞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