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浸染金陵城,最美不过好“丰”景
2021/11/21 14:40  

  秋色浸染金陵城,最美不过好“丰”景。

  稻浪翻涌,遍地金黄,收割机在马达轰鸣中往返作业,空气里弥漫着稻香,数万斤的金色稻谷从收割机传送带,滚滚落进等候在旁的运输车上,随即就被运往收储粮仓……

  随着11月16日南京江北新区葛塘街道长城村2000多亩稻田收割完成,我市秋收基本结束,秋粮喜获丰收。今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约209万亩、产量预计达20亿斤,可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实现面积、总产、亩产三增长。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人多地少的南京,近年来,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粮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一座特大城市,靠什么,扛稳了粮食生产的使命担当;用什么,筑牢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一起解读南京的丰收“密码”。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守住管好“大国粮仓”

  仓廪实,天下安。南京市历来高度重视保障粮食安全,锚定“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的要求,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市农业农村部门把粮食生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把全年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区、街镇、村(社区)和具体地块,明确主要农作物种植品类和管理责任主体,确保种植落地、责任到人,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全面推进粮食安全战略是硬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党政同责。

  11月5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专题调研粮食安全、秋收秋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她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央和省关于粮食安全的部署要求,全面推进粮食安全战略落地落实,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韩立明首先来到位于江宁区的将军山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查看地方储备粮及秋粮收购情况,详细了解储备计划、质量等级、仓库管理等情况。

  她说,粮食安全重于泰山,不仅重在种和收,也重在储和管。要心怀“国之大者”,落实省委涉粮问题专项巡视要求,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制,高质量完成秋粮收购任务,持续加强粮食安全治理,切实保障粮库安全,守住管好“大国粮仓”,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贯彻落实中办国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要求,让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最大限度降低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损耗浪费。

  随后,韩立明来到湖熟街道查看粮食生产情况。她走进田间,仔细查看水稻长势,详细了解亩产量、水稻品种以及江宁区秋收秋种情况。

  她说,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保粮食生产能力。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要抓好良种技术攻关,让希望的田野上长出最好吃的粮食。

  南京市委副书记、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沈文祖多次专门调研粮食安全和秋收秋种工作。

  9月29日,沈文祖来到位于溧水区的南京恒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粟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庆宏农机专业合作社,实地查看水稻长势和农机调配工作开展情况。

  他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加强对秋收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不利天气和病虫害防治等问题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农机监管,强化执法检查,坚决守住农机安全生产底线。

  11月1日和11月12日,沈文祖分别来到六合区横梁街道江苏艾津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的水稻种植基地和溧水区和凤镇谷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千亩水稻田,查看水稻收割工作,与种植大户交流水稻收成、收购等情况。

  他强调,要把秋收秋种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主动科学应对,强化指导服务,不折不扣完成秋收任务,千方百计保障农民收益,确保颗粒归仓。

  实现藏粮于地

  深挖粮食生产潜力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南京耕地资源有限,在有限的资源里充分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则是关键。

  在高淳区阳江镇胜利圩,1.47万亩高标准农田种植的水稻全部颗粒归仓。

  而一年前,这片稻田还是一方方蟹塘,偏碱性的湖滩淤泥土上养出的螃蟹品质、规格都不好。

  2020年遭遇洪灾,借助灾后重建契机,阳江镇将1.47万亩土地从8000多户村民手中统一流转,改造为高标准农田。

  今年秋季,农民们迎来了重建后的第一个丰收年。

  目光从南移到北六合区北部为丘陵岗地,不少土地还有开发利用的空间,那如何把这样无人问津的土地利用起来?

  “今年我们把这一片20多亩的土地平整后种上了12种豆类作物。豆类是最适合改良土壤的,具有根瘤菌固氮功能,还耐旱耐瘠薄。”六合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何玉奎介绍,这是探索适宜当地丘陵复垦岗地种植的新模式、新路径,既改良土壤,又增加农民收入。

  把荒地变良田,把低效蟹塘变成高效稻田。

  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之外,我市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既提升了农业抗风险能力,又提高了粮食综合产能。如六合区马鞍街道尖山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后,水稻亩均产量从450多公斤提高到600多公斤,亩均产值从1200元提高到1600多元,亩均纯收入从210元提高到320元。

  同时,全力开展抛荒地和未利用耕地复耕复种,大力挖掘种植潜力,组织编制《抛荒地和未利用耕地生产技术要点》,向农民普及抛荒地适合种什么、怎么种,把每一块土地都有效利用起来,把每一粒粮食都装进“米袋子”。

  推动藏粮于技

  提升农业“含金量”

  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力引擎,南京丰富的科教资源,正在形成独特优势,后劲十足的科创实力,正打破土地资源限制,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812.5公斤,通过了!”所有人等来了测产结果,现场一阵欢呼。这意味超级稻成员里再添一枚“南京干将”。

  今年10月底,在水稻新品种“宁香粳9号”的测产现场,7位专家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水稻分子遗传与育种专家万建民教授领衔的团队育成的“宁香粳9号”百亩示范片进行测产,3块田平均亩产812.5公斤,通过超级稻第一年验收。

  “宁香粳9号”不仅高产,更难得的是还具有品质好、抗性强、成熟早等特点,该品种历经十年,终于培育成功,并于去年通过审定面世,这是我市农业科研院校的又一转化成果。

  在浦口区,今年有一万亩水稻种植基地还用上了一种名为“爱增多”的新产品,使用了该产品叶面肥和农药的水稻表现出了优异的增产效果,南京众鑫丽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收测产增产率达19.4%,3000亩共增产635700斤。

  “我们也种了宁香粳9号,新品种加新肥料,强强组合,米质和产量都明显提升了!”合作社理事长邵名文高兴地说。这是位于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多农多收技术研究(江苏)有限公司生产的新产品,用科技创新把增产从梦想变成现实。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南京国家农高区和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建设,借助两个国家级农业园区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引领全市农业科技发展。

  南京有53所高等院校,其中22所是涉农院校还有600多家科研机构,南京充分发挥在宁农业科研院所众多的科教优势,推进农业科研院所与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产学研合作成效不断增强。

  “我们鼓励和支持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与农业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深化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在培育优良品种、开发优质产品和粮食精深加工、节粮减损以及粮机创新升级等方面加大投入、丰硕成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全市已累计建设63个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金量。

  瞄准优质高效

  擦亮“金陵味稻”金字招牌

  粮食生产不仅要追求产量,还要注重品质。

  南京市大力打造优质稻米全产业链,从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品牌销售等方面发力,让市民吃得安心、放心。

  近日,“金陵味稻”大米在苏果大型商超正式上架,南京人可以在家门口买到地产好大米。

  “金陵味稻”是南京市优质稻米产业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对南京优良食味稻米在种植端、加工端、市场端等进行标准化、订单化和品牌化整合,实施品种、标准、投入品、收储、加工、品牌“六统一”,打通、做强产业链,直接推进南京市优质稻米产业提升。

  不止是“金陵味稻”,南京市地产优质稻米也在走品牌化道路:“名文”“陈小建”“禾田至美”……越来越多的农民凭借优良品质从卖稻谷走上卖大米之路,富民增收效果显著。“亩产利润从几百块涨到2000块,效益翻了好几番!”邵名文说。

  而这背后正是源于南京积极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

  我国农药平均利用率为40%左右,规范经营销售、科学指导用药可有效提升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今年开始,我市在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5个区开展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工作,对水稻、小麦、油菜等大田作物所需的基本农药,通过全市统一招标采购的方式,按照中标价格平价配供给规模经营主体和农户。

  南京市供销集团执行董事周国新表示,这项工作不仅可以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有利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水平。

  同时我市积极推广更加绿色生态的肥料,2021年推广9.7万吨商品有机肥和1.5万吨配方肥;实现了有机肥与化肥的合理配合施用,优化了氮、磷、钾三元素施用的比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提高了农民科学施肥水平,既促进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又实现了化肥的减量施用和生态环境的优化。

  减少化肥、化学农药的使用是必然趋势。

  我市着力打造全国沿江化肥、化学农药“两减”示范带。2022年沿江5公里区域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将分别较2015年削减50%、25%,扎实推动长江大保护,助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确保颗粒归仓,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南京好“丰”景,扛起粮食安全的使命担当。

  来源:南京发布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