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有几棚丝瓜?采摘了几茬?卖了几万块钱?”这是时下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双店镇诸多村民见面的流行问候语和炫耀的话题。
4月27日,走进南双村“新农人”陆涛、钱慧芳夫妻经营的丝瓜大棚,只见碧绿的瓜藤浓密如绿色波涛,藤叶间朵朵黄花竞相绽放,犹如摇曳的金色小喇叭。一人高的丝瓜藤蔓下挂满了长长的丝瓜,一根根嫩绿笔直饱满,煞是喜人。夫妻俩春风得意,雇佣几位“农事大嫂”明确分工,或是动作娴熟地采摘丝瓜,或是小心翼翼分拣装箱。大棚走道里,一箱箱头顶金灿灿黄花的丝瓜,构成了一道乡村田园特有的美景。
“咱家这栋大棚这头茬丝瓜长得太喜人了,每棵结出3根,大小均匀、长短一齐,从早上6点多钟进棚,咱是越干越起劲,越摘越精神,呵呵,今天120箱‘订单’丝瓜两三个小时就大功告成了。”陆涛一边装车,一边眉开眼笑地说。
“由于双店镇规模种植丝瓜早已名声在外,今年出现少有的供不应求的喜人局面。”利用劳动的间隙,陆涛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大棚可以栽种3000棵丝瓜种苗,每棵丝瓜每茬可以保留2至3个品相好的丝瓜,待到丝瓜长至五六两重时即可采摘上市,从种到换茬6个月的时间里可以采摘七八茬丝瓜,取其早中晚三个时段的平均值2元钱一斤计算,一棵丝瓜的毛收入就是16元左右,一亩地的收入就是48000元,这样我家占地4亩的恒温大棚收入就相当可观了。刨去种苗、施肥、农膜以及各种人工投入成本,一棚一季稳稳进账13万元没问题。”
“这真是大棚种丝瓜,效益顶呱呱,谁种谁就发啊!”笔者不禁感慨。据悉,时下在“中国鲜切花第一镇”双店镇,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好了这一赚钱的行当。每到元旦春节鲜切花采摘销售过后,他们便抓住大棚换茬的有利时机,巧做“大棚合理利用”文章,规模发展“百合+丝瓜”“彩菊+丝瓜”循环套种增收新模式。这种“花+瓜”轮作,不仅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结构,还有效提高了产出率,一传十十传百,高效遍地开花。
双店镇因势利导,着力加大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争取“党建引领 富民兴村”工程,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村民发展以“百合+丝瓜”为代表的特色富民产业。积极整合各类近千万元项目资金,对产业基地的水、电、路、沟渠等进行配套建设。与金融机构进行沟通,每年争取600多万元信贷资金帮助村民破解产业规模发展的资金“瓶颈”。在种植技术上,积极帮助和指导村民安装使用“农技耘APP”,建立“特色产业种植微信群”,村民在生产和管理方面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群里咨询解决。同时,通过不定期邀请经验丰富的种植专家走进田间地头,举办新技术、新品种培训班,助农“锦上添花”。
为了把丰富的丝瓜产品销售出去,双店镇积极培育产业大户和市场经纪人,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超对接”,把收获的瓜菜源源不断发往大都市的超市和批发市场。自疫情防控以来,坐落于北沟村设施大棚基地里的连疆果蔬专业批发市场和东海县柏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天现钱现货敞开收购村民的瓜菜,通过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和提前报备,通过高速公路卡口的“绿色通道”,动用20多辆大货车把上百吨的丝瓜和西红柿等新鲜蔬菜第一时间销售出去,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
大棚丝瓜周期长、产量高、不愁销、效益稳,擎起了乡村产业振兴的龙头。据了解,今春以来,全镇2000多栋丝瓜大棚个个赚得“盆满钵盈”,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元。高效大棚一年“两季双熟”,“种出”村民甜甜的好日子。丝瓜架下,一张张丰收的笑脸就是对党和政府扶持政策的最好回报。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