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加力支持乡村振兴 围绕粮食安全、“三农”产业等重点领域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
2022/05/26 15:40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反复,为经济增长带来不确定性。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近段时期,金融业持续发力,相关机构积极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取得积极成效。

  保障粮食安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人民银行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到,要全力做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金融服务;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也明确要求,优先保障粮食安全和乡村产业金融投入。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的政策性银行,积极支持春耕与夏收。农发行河南分行及时掌握小麦生长情况及企业信贷资金需求,制定差异化信贷服务政策,积极投放信贷资金。今年以来,已投入90亿元信贷资金用于春耕,备足50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夏粮收购。

  农发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充分发挥粮食收储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提前备足夏粮收购信贷资金116亿元,其中,中央和地方储备轮换资金18亿元,市场化收购资金98亿元,确保农民“粮出手、钱到手”。

  国有大型银行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农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挥渠道、资金、产品、科技等优势,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上当好‘排头兵’。”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说。

  据介绍,面对一些农民的实际困难,农业银行启动应急预案,发挥“金融科技+绿色通道”效能,提升工作效率,最大限度保障农民春耕生产贷款需求。同时,有针对性地调整信贷政策,进一步优化办贷流程,配套完善系统功能,推行无接触式、线上化的办贷模式,保障贷款资金供应,支持农业生产。客户经理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与农民远程互动,开展远程调查,采用先授信放贷、后补齐资料的方式解决农民燃眉之急。

  据统计,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吉林、河北、陕西、山东等地农业银行投放农户线上贷款“惠农e贷”650亿元。而截至2022年3月末,“惠农e贷”余额达6598亿元,较年初增加1151亿元,同比多增156亿元。

  中国邮储银行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春耕备耕小额贷款服务工作的通知》,组织全行切实做好春耕小额贷款服务工作,保障农业生产,助力稳住农业基本盘。

  此外,邮储银行还围绕粮食产业链上的种植、收购环节,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聚焦黑龙江、吉林、河南、山东等粮食大省以及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推出大额信用贷款产品“邮储粮食收购贷”,额度最高可达300万元,满足粮食经销商资金周转需求,保障粮食流通,支持夏粮市场化收购工作开展。

  积极抗疫助农

  为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三农”的冲击,各家银行纷纷发力。农发行福建分行在疫情期间共发放20.48亿元中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其中小微企业贷款超1亿元;涉农中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达750家,贷款余额超过1360亿元,占涉农贷款比重为83.53%。该行累计减免各项手续费218.49万元。

  邮储银行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落实意见》,针对粮食种植大户,通过家庭农场贷款予以支持,最高贷款金额可达1000万元。截至2022年3月末,邮储银行家庭农场贷款结余突破700亿元。

  另外,当下物流运输体系能否畅通事关抗疫大局。我国近3000万名卡车司机中,绝大多数是农民。日前,浙商银行北京分行协同武汉分行发行全市场首单乡村振兴ABN+CRMA模式(资产支持证券+信用风险缓释合约模式),发行规模3亿元,期限3年,主要底层资产为狮桥集团的租赁投放资金,承租人均为卡车司机。

  浙商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帮助狮桥集团募集资金,通过车辆融资租赁的方式,为超过1000名农村个体户提供卡车资金融通。浙商银行北京分行债券发行部副总经理姜茜说:“该笔业务落地,有助于卡车司机家庭增收致富、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疫情之下,增加卡车司机的普惠贷款也将助力社会防疫物资保供工作。”

  中国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督促大型银行探索创新金融支持乡村建设有效方式,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质效,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以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为核心,发挥金融资金与技术优势,指导银行机构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评级基本全覆盖,大力发展符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和特点的贷款。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大型银行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2.2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19%。

  创新服务模式

  长期以来,农产品市场“看天吃饭”,价格风险一直缺乏有效对冲手段。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

  “保险+期货”模式,就是融合发挥保险业与期货业各自优势,将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和农业风险管理相融合,让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民通过金融工具来规避价格风险、保障收益,提升生产积极性,助力产业稳定发展。

  “保险+期货”目前已进入全面推广期,记者从中华保险公司获悉,该公司正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截至2021年底,中华保险全系统已有21家分公司先后开展了319个“保险+期货”项目,涉及农产品涵盖生猪、玉米、棉花等10余种。

  中华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公司加大农产品“保险+期货”业务专项资源投入,以交易所支持项目为主抓手,以生猪“保险+期货”专项试点工作为重点,大力推动“保险+期货”业务发展,实现分公司“保险+期货”业务全覆盖。

  随着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的不断推进,农险保障范围和保障能力也在不断提升。2021年,中国大地保险累计在29个省份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提供风险保障超400亿元。

  据悉,目前,大地保险已累计服务农户逾450万户,围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天气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农产品“保险+期货”、收入保险、涉农保险等创新领域累计开发产品近400款。与此同时,大地保险一方面积极参与各地扶农计划,努力取得政策性农险业务突破;另一方面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提升产品的覆盖面与竞争力。今年以来,大地保险推出的重要农产品种植、养殖保险共服务农户近12万户,提供风险保障近23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农业模式还离不开政策层面的支持。我国农村地区存在信用体系不完善、信用数据缺乏、抵押担保措施不够等制约涉农金融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专家表示,在政府层面,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夯实金融基础设施,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更好支持。

  “应进一步优化农村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与生态体系建设。通过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更加高效、低成本的金融基础设施,降低它们的运营成本。”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