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永联村搭建数字永联“一张图”,实现对环境、安防等乡村建设和治理场景的数字化管理;盐城海丰农场利用5G“智慧渔业”平台,“护航”海鱼、虾蟹等生长;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运用互联网直播平台,将海鲜送上全国各地的餐桌……当前,江苏省各地抢抓机遇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让传统乡村插上“数字翅膀”。
数字技术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型生产要素,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快车道。省委主要领导在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议上指出,数字乡村要与数字城市同步推进,既防止形成城乡“数字鸿沟”,又成为数字经济新的增长点。这提醒我们,数字乡村建设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顾此失彼。当然,数字乡村也不是数字城市的复制版,基础设施、智慧网络等建设既要采用先进技术,又要适应基层实际水平。
当前,江苏已制定数字乡村建设的“五大行动”及其发展目标,并在全省开展了10个示范点建设,加快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将智慧服务渗入乡村产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要看到,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还存在不少难点:比如,缺乏整体规划,面临生态重塑压力,农村电商存在产品同质化竞争,缺少农村数字化人才等问题。同时,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农业农村现代化程度存在差异,数字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探索不同发展方式。
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数字乡村发展的基石。要结合当地农村实际,紧扣薄弱环节,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设施,推进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改变过去单独建数据平台的情况,加强整体规划设计,整合全省农业农村信息资源,构建“数字乡村一张图”。同时,依托数字化技术,逐步实现教育、医疗、农技等服务的数字化和精细化,完善“互联网+网格治理”服务管理模式,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让村民“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
数字乡村的发展离不开特色产业的支撑。没有产业支撑,数字乡村发展将会面临脱实向虚的困境。要围绕乡村特色产业,探索“一村一品”和“一镇一特”的农业产业化和数字化经营模式。沭阳花木、东海水晶、句容西冯“小草”、阳山水蜜桃,各地“小产品”通过嫁接科技、借助数字化平台,做成了“大产业”。这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乡土特色资源,培育形成特色产业,利用数字和信息赋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此过程中,还要积极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比如,借助电商直播,为广阔乡村搭建农产品流通新平台。
人是源头活水。加强乡村数字人才培养,才能让数据真正成为农民生产“新农资”、手机成为农村生活“新农具”。一方面,要吸引更多掌握农村生产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专业人才、乡贤能人入驻乡村,为数字乡村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另一方面,注重乡村内源性人才的挖掘培育,才能为形成“造血”体系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组织培训,有效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培育更多掌握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
江苏省提出,到2025年,江苏数字乡村建设要走在全国前列。推动数字技术在乡村各领域各环节应用,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让农业农村全面融入经济大循环,让农民同步过上数字化的高品质生活,让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