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一条“青奥路”串起山村致富梦
2022/06/15 11:3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南京市上下一心,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用汗水浇灌希望,以实干笃定前行,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出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

  本报即日起开设《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十年看变化·乡村巨变》栏目,我们的记者将走进田间地头、村舍农家,用一个个拼搏的故事、一幅幅奋斗的图景,生动展现新时代南京乡村的巨变,充分反映南京广大干部群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风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坐落在老山脚下的大埝社区环境清幽。

  初夏时节,南京浦口老山苍翠欲滴的树林中,掩映着一条山村公路——岔琥路。朝阳照射下,红黄蓝三色路面标线犹如彩虹环绕,两侧的红色塑胶步道蜿蜒向前,偶有“全副武装”的骑行队伍飞驰而过。路南,郁郁葱葱的老山一片生机盎然,路北,白墙青瓦的乡村民宿错落有致。

  这条全长5.7公里的岔琥路,曾是南京浦口区永宁街道大埝社区唯一的出村路,也是大埝的“生命线”,村里人都习惯叫它“青奥路”。

  今年72岁的村民黄连德家在大埝六组。6月9日,记者在村委会见到他,谈及这条“青奥路”,他的思绪也慢慢回到了过去。“以前出村就只有一条没有名字的石子路,3米多宽,我们都叫‘卖桃路’。”黄连德说,山桃曾经是大埝村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村民挑着扁担,走出山路,卖桃维持生计。

  变化,发生在2012年。

  彼时,2014南京青奥会山地自行车赛场选址老山,其中一段赛道就在“卖桃路”。全长5.7公里的岔琥路迎来“新生”。浦口区投资上亿元进行道路硬化、环境整治、增植绿化。“盼了多少年啊。”黄连德还记得,道路竣工后的几天,村民每天都会三五结伴去“轧马路”。

  路通了,致富的机会也来了。

  从2013年起,南京浦口区开始美丽乡村建设,大埝因为独特的生态和青奥文化成为浦口区打造的“十颗珍珠”之一。浦口区请来专业团队,融入水墨元素和运动休闲元素,打造了“水墨大埝”美丽乡村,自2016年4月开园,累计接待游客已经超过300万人次。

  村民许贵玉家就在岔琥路边的一段缓坡上,眼看越来越多的游客从这条路进入景区,她心里盘算起了“生意经”,“你看这么多人,都从我家门口过,要想办法留下来啊!”

  2018年,许贵玉早早搭上“民宿班车”,利用自家闲置房屋办起了民宿,年收入很快达到十几万元。在她的带动下,不少村民开始自办民宿、农家乐。

  为了让更多村民端牢“生态碗”,吃上“美丽饭”,社区成立集体股份制合作社,1556名村民成为股东。“合作社对农民闲置房屋进行回购回租,盘整零散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体招商引资。”永宁街道大埝社区党总支书记杨震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流转近2000亩土地,村民不仅能得到每亩2.5万至3万元的青苗补助,还能坐收每亩不低于1000元的年租金。2018年年底,村里原本的20户低收入户已全部脱贫。

  岔琥路的使命就此结束了吗?大埝社区不这样认为。

  去年“五一”,社区选择紧邻岔琥路路口的六组,打造黎家营民宿村,并成立黎家营乡村旅游发展专业合作社,吸纳村民加入,利用自有房屋、自有资源参与合作经营。合作社统一分配疗休养客源,最后按照实际入住情况结算营收,与此同时,村民也可开发自有客源,不断提高收入。截至2021年年底,村集体收入达533.5万元,人均收入达2.9万元。而2013年以前,村集体年总收入只有120万元,人均收入1.4万元。“10年,村民收入翻番,集体收入更是增长了3倍。所以,老话说得对啊,‘要想富,先修路’!”采访结束时,杨震笑着说。

  来源:南京日报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