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乡村旅游监测数据显示,乡村旅游总人次和总收从2016年的20.5亿人次、1.18万亿元分别增长到2019年的30.9亿人次、1.84万亿元,即使是在受疫情影响的2021年也达到了23.9亿人次、1.27万亿元。乡村旅游发展速度之快、质量提升之高、结构转型之优、发挥作用之大,无不令人惊叹。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乡村旅游不仅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生力军和重要支撑,也成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者和重要载体。纵观乡村旅游发展历史,笔者将乡村旅游发展归纳为3个阶段。
一是以快乐农家为主体的乡村农家乐阶段。1986年建立并运营的四川郫县徐家大院是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标志;浙江安吉的中山酒家,主要依托村民自家院落,让城里居民到乡村品尝农家饭、观赏农家田,成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雏形。这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二是以农业观光为主体的乡村观光阶段。这一阶段以江西婺源的油菜花海为主要标志,主要是让城市居民和游客在享受农家特色餐饮的同时,充分依托农业资源,观赏田园风光和乡村美景。这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三是以田园休闲为主体的乡村休闲阶段。这一阶段以四川锦江三圣花乡的五朵金花为主要标志,主要是让城市居民和游客在田园山水间进行农事体验、瓜果采摘、骑行运动、田园摄影、乡村艺术创作等活动。这可以称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最近十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模式,笔者将其概况为3种:
一是以民宿度假为主体的乡村度假模式。这一模式以浙江德清莫干山的“洋家乐”为主要标志,还有深藏在山城美景中的安吉文驿阁民宿,主要是让城市居民和游客到山清水秀的乡村住下来休息并调节身心,实际上就是让他们在乡村进行康养和度假。
二是以乡下旅居为主体的乡村生活模式。浙江长兴的“上海村”,因80%的游客来自上海而闻名。“上海村”每年有300多万人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短则住一周、长则住半年,他们把这里当作生活的居所,享受文化、享受环境、享受乡情、享受人生、享受生活。
三是以全面融合为主体的乡村共富模式。这一模式以浙江安吉余村为主要标志。余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这些年不断发展壮大,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从“一人富”到“大家富”。
刚刚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利用乡村文化传统和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今后,乡村旅游就是要把吃在农家、赏在农田、玩在农场、住在农舍、生活在农村融为一体,特别是把游客与当地居民高度融合起来,不仅有力地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乡村产业转型,还会带动百姓共同致富,让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文化和城市文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
来源: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