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正值丰收时节。眼下,我市进入色彩斑斓丰收季,风吹稻浪,瓜果飘香,到处都是繁忙的秋收景象。本报今起推出“丰景特好”栏目,记者将深入田间地头、果林池塘,感受农业现代化的魅力,展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喜悦。
近日,江北新区盘城街道葡萄园里一派丰收景象,吸引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
9月8日上午,驱车行驶在江北新区盘城街道的乡间小道上,路两旁随处可见的葡萄大棚内,正酝酿着颗颗甘甜。来到佳缘家庭农场,记者恰好碰见一辆满载着葡萄的货车缓缓驶出大门,将丰收的甜蜜果实销往各地。
走进农场,一片片标准化连栋塑料温室大棚里,只见一串串葡萄簇拥着从藤蔓间垂挂下来,紫如宝石、绿如玛瑙,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色泽诱人。
采摘、分拣、包装,十几位工人在大棚和打包区之间来回忙碌,不一会儿,一筐筐新鲜的葡萄被搬运至室内等待打包。“这串比较合适”“再来串紫的搭配”……经过精挑细选,一串串葡萄被轻轻放置于礼盒中,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又到一年葡萄成熟时,佳缘家庭农场负责人陈建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上午10点,参加完第六届江苏省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鲜食葡萄优质果评比活动,这位身材高大的农场主拿着刚得到的奖状,匆忙赶回农场。
“这回妮娜皇后拿了金奖,阳光玫瑰和浪漫红颜获得银奖。所有参赛的葡萄接受专家盲评,含金量很高,也是对我们的肯定。”对于拿奖这件事,这些年陈建已经习以为常,他笑着分享道,去年农场还摘得了几个特等奖,而频频得奖的原因,便是标准作业体系。
在葡萄大棚里,记者找到了最为直观的答案。从大棚一端望去,平架种植模式整洁清爽,同时,每一根藤蔓只挂一串葡萄,并且结出来的果子基本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呈现出葡萄“列队”的效果。陈建介绍,这是采用了南京农业大学提供的优质轻简化栽培技术,在一开始就对葡萄苗的行距、株距进行统一规划,这样更利于光合作用、空气流通,也便于把控品质、种植采摘。
近年来,在盘城街道的支持下,南京农业大学盘城葡萄专家工作站在街道驻点,从种植户建园开始,包括品种选择、果树定植、科学种植等方面,及时给种植户专业技术上的帮助支持。
在陈建的眼里,南农团队就像是一位“课外辅导员”,不定期来街道为种植户们授课,开设葡萄管理培训班;当种植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他们又担任起专业的“葡萄医生”,小毛病线上指导,大问题线下“看诊”,让大家种出来的葡萄品质相对有保障,是名副其实的葡萄“科技合伙人”。
一串阳光玫瑰有多少颗?以前,有着十余年葡萄种植经验的陈建对此并不知道,而现在,他可谓如数家珍。每串控制在45颗到50颗,重量不超过1斤6两,一亩地每年的管理成本需要1.2万元……从前凭经验,现在讲科学,在这个面积约500亩的农场里,通过长期与高校院所合作,陈建也从一名“老把式”摇身变为“新农人”,同时带动了20余户周边村民在农场就业。
“农业抓两头,一头是生产,一头是销售。现在有了技术支撑,生产这一块相对已经成熟稳定,而销售这一块一直是我们的突破点。”陈建告诉记者,他所承包的3个园子共有13个品种,最早的品种在7月中旬成熟,最晚的则在10月上旬上市,这样把成熟周期拉开,销售压力就比较小,在此基础上,还借助多元化销售方式拓展销路。
今年,佳缘家庭农场迎来丰收,葡萄地预计产量60万斤左右,目前已销售60%,待葡萄全部成熟,销售额将突破千万元。除了对品种进行更新换代,陈建还希望积极探索“农业+乡村旅游”新模式,打造特色田园体验场景。在他的展望中,葡萄园不仅要让人乐意来,更要待得住、留得住。
如今,盘城葡萄庄园占地面积近万亩,建成葡萄科普示范区、高效设施葡萄种植区、精品葡萄园区和18个区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总产量近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约2亿元,惠及人口超万人,成为南京市葡萄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葡萄生产基地。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