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十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南京浦口政府部门与商业保险公司续签一年期野生动物致害险,保费较去年翻一番。一年前,浦口在江苏率先启动野生动物致害政府救助商业保险机制,探路生态保护与农民利益“双赢”。
记者采访发现,继浦口之后,江苏多地政府部门陆续为野生动物致害购买商业保险,“被动应对”野猪毁田问题,此外各地还在探索“主动应对”办法。
利益互不侵扰是保护前提
浦口去年购买的野生动物致害险,生效时间为2022年3月3日至2023年3月2日,只要是在浦口区域内发生的野生动物致害情况,均可申请理赔,以此保障农民利益。“去年该保险保费为20万元,全部由政府财政支出,累计理赔近60起损失,理赔总额超40万元。”合作保险公司之一、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浦口支公司农险业务部经理邬超然坦言,大家都在试错阶段,前期可以接受小幅亏损。
“浦口常年和保险公司签订农业保险,为该致害险打下基础,各乡镇有现成的保险公司驻点。农民申请后,保险公司能较为及时地上门鉴定损失,并进行理赔。”浦口区农业农村局森林防火办主任吴飞飞告诉记者,他们将一直续保野生动物致害险,只要农民需要。
江苏已有不少地区为野生动物致害投保。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副站长翟飞飞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江苏已购买野生动物致害险的地区有南京市浦口区、江宁区、溧水区、高淳区,常州溧阳市,无锡宜兴市。
根据农业发展、野猪分布、地形情况等,各地都在不断摸索定制化的野生动物致害险,不断调整保险保费和理赔范围。
今年,浦口与保险公司续签保费上浮至40万元。去年10月20日,南京溧水区购买了野生动物致害险,由保险公司按季度为农民进行理赔。“每个地区的野生动物情况不一样,因此保费也各不相同。”南京市溧水区林特产技术推广站工程师曹明明介绍,以招投标的方式,溧水最终以12万元的保费与太平洋保险签订为期一年的保险。截至目前,4个月时间内,保险公司累计向农户理赔金额超9万元,今年续保保费有上涨趋势。
溧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站副站长邱岚介绍,去年溧阳市第一次为野生动物致害投保商业保险,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保险区域侧重于林区,经农民反馈,今年计划扩大保险实施范围,将林区周边行政村也纳入进来。
“人类和野生动物互不打扰是最好的保护状态,野猪毁田,不能让农民自掏腰包买单,否则我们政府部门‘腰杆子’直不起来!”吴飞飞说。
生态越好越早“迎战”矛盾
两年前,记者现场采访溧水区晶桥镇于巷村野猪毁田情况,此后当地种粮大户陈敬鹄时常向记者发来相关视频。“去年干旱,10月至11月收水稻时,能听见野猪顺着田埂撒欢,成熟的水稻‘啪嗒、啪嗒’一路倒下去,心疼!”去年,陈敬鹄一家仅直接粮食损失就有近两万斤,目前正在理赔当中。
虽然有补贴,但在野猪爱去的区域,今春也不再有农民种粮食了。陈敬鹄一家今年只承包了400多亩农田,总量较去年少了近一半。“国家一再强调要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但野猪这几年毁田无数,农民自己根本没办法,只能抛荒部分山地周边的农田。”
晶桥镇农业服务中心工程师虞清明介绍,镇上也在提升野生动物致害保险知晓率,中心通过种粮大户联络群,以及各村村委会工作群转达保险信息。“只要是野生动物致使水稻减产,均可申请理赔,大家注意第一时间拍照留存证据,并通知我们上报保险公司。”群内,虞清明一遍遍传播保险信息,希望尽可能挽回农民的损失。
“野猪出没是‘甜蜜’的烦恼。”浦口区林业站站长郑爱春告诉记者,老山森林覆盖率超80%,随着环境改善,生态更好的地区较早“迎战”野猪毁田问题。实际上,国家林草局于2021年启动的14个省(区)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中,并不包括江苏,但我省丘陵山地区域野猪数量激增,野猪觅食毁田矛盾也已日益突显,难以忽视。在溧水区,去年收到的野猪毁田相关投诉超过50起。张长根是镇江句容市宝华山玉泉寺护林员,已守护这片山林39年之久,近两年也时常能收到山脚下农民的投诉。最近十年,生态修复日见成效,獐子、野兔、长耳鸮等野生动物又回来了。
“野猪繁殖力强,主要生活在丘陵山地,破坏力强,是獐子等野生动物的天敌。但野猪目前没有天敌,连长耳鸮等猛禽都不是它们的对手,野猪的天敌有狼、虎、豹等,它们暂时难以回归城郊丘陵山地。”张长根接到的农民投诉集中于野猪毁田,万一农户受损严重,可能会触及法律红线,使用布设陷阱等手段违法捕猎野猪,这样将会是生态保护和农民利益的“双输”——獐子等野生动物掉进陷阱,农民因维护自身合法利益触犯法律。
多地“摸底”野猪种群数量
除了购买保险这样的办法,江苏多地也在探路“主动应对”——调控野猪种群数量。怎样调控,需要以系统科学的调研为基础。
3月1日,常州溧阳市上兴镇芳山,王玄沿途回收红外相机数据,并调整机器位置、更换受损机器,他是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所研究实习员,去年有超过100天工作在山里。“受溧阳林业站委托,我们在溧阳布设了35台红外相机,监测去年3月至今年3月的野猪出没地点、频次等信息。”王玄告诉记者,数据正在回收统计当中,将为林业站决策提供研究支撑,经初步判断,上兴镇周边林区的野猪数量较多。
从2015年起,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接到各机构委托,目前在江苏布设有超300台红外相机,主要分布在宁镇扬低山丘陵、茅山山脉、宜溧山脉等长江以南的丘陵山地,少量分布于长江以北区域。“江苏南部山脉较北部多,从我们的红外相机监测结果看,南部野猪数量也更多。”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所副研究员丁晶晶分析。
记者采访发现,江苏不少地区已将野猪种群数量调控纳入下一步计划,并于去年陆续启动野猪种群数量“摸底”调研,以此摸清哪些区域野猪超过国家林草局规定的两头/平方公里的标准。吴飞飞坦言,随着野猪种群数量激增,生态承载力也有限,江苏多地已在效仿其他省份,申请科学调控野猪数量。例如,经严格的依法报批和审核,截至去年9月,广东省共猎捕野猪147头,红外相机监测显示,调控后野猪种群活动减少近30%;去年12月,陕西省渭南市发布通知,将控制野猪数量作为降低致害的辅助办法,同时明确规定狩猎不允许投毒下饵,不能用枪打。
此前,国家林草局发布征求意见稿,拟从“三有动物”名录中删除野猪,释放出科学调控野猪种群数量的信号。“其实,无论野猪有没有划出该名录,个人都不可以私自捕猎野猪。”丁晶晶说,就目前来看,政府在科学调研基础上,用专业团队调控野猪种群数量是行之有效的危害防治举措。
“单方面宣传人类要对野生动物多一些包容,效果是有限的,协调好农民与野生动物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好野生动物。”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吴卫星建议,未来,《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应补充具体补偿机制,细化到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增强农田受野生动物侵害赔偿法律层面的可落地性。
“也可以反向思考,野生动物频繁侵扰部分地区的耕地以及城乡建设用地,根源是不是长期人类活动侵占了野生动物生存空间?”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王亚华说,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因地制宜推动“耕地下山、林地上山”,能使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更加符合自然规律,促进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双赢”。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春
部分图片来自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