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3月18日,南京市秦淮区小松涛巷地块城市更新项目指挥部门庭若市,当天是交房首日,意味着该项目转入建设阶段。此前两年多,该项目经历过29场居民议事会,居民每有关心的问题提出,项目部便组织大家坐下来当面商议。
小松涛巷是南京首个实施“留改拆”更新方式的成片居住类地段。记者在交房现场发现,居民对“留改拆”这样的城市更新专业名词并不陌生。秦淮区游府西街27号屋主之一寿小龙今年69岁,他指给记者看,“像游府西街27号前面这栋房子,民国时期建成,保存较好,有一定历史价值,要留下来。再往后面看,是我们住的老房子,属于棚户区,居住条件差,需要拆除重建。”
小松涛巷地块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太平南路沿线,总用地面积约1.01万平方米,院落建筑、多层建筑、历史建筑和棚户区混合。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秦淮分局局长、秦淮区城市更新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建波介绍,小松涛巷地块进行微更新改造,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对棚户区房屋特别是违法建筑将予以拆除。
秦淮区五老村街道二级调研员夏国春全程参与小松涛巷地块更新协商,他坦言,起初居民根本无法理解城市更新与传统征收之间的差别,更不用说“留改拆”这样的新词。
2020年5月,南京出台《开展居住类地段城市更新的指导意见》,促进城市更新从传统征收拆迁模式向“留改拆”方式转变,带动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展转向增存并重。2021年8月,住建部发布通知要求,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
交房现场,不少居民主动说到“留改拆”,背后是他们对城市更新的认同和获得感。小松涛巷17号屋主蒋国庆告诉记者,更新是在共商的前提下进行,老邻居们共同参与、共同商量、共同改善生活居住环境,每个人的发展得到更好的尊重。
根据南京小松涛巷更新方案,符合更新条件的,可选择原地安置,也可以异地置换或货币回购。50多户居民的想法各不相同,项目部量身定制了50多份“一户一策”安置方案。
穿过约半米宽、三米深的巷子,才能进到寿小龙的家,在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屋内,他们一家三口住了近40年,故土难离。但以往,老屋里上厕所洗澡做饭都不方便,更新后,他们想原地安置。回来后,居住面积变化较小,居住体验将天差地别。经过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鲍莉团队执笔,部分住宅层高做到3.6米,挑高设计让“麻雀五脏俱全”,高效空间可设置成两层,有独立的餐厅、厨房、卫生间、起居室,最大限度方便于民。
尊重民意还体现在“有得选”上。秦淮区小松涛巷9-4号屋主夏宝珍在老房子里住了31年,因面积小,她想搬到更大的房子里,于是选择异地置换到秦淮区紫杨家园小区。即将离开棚户区,住进68平方米的新房子里,夏宝珍激动不已,“而且不少老邻居也选择搬到紫杨家园,大家彼此熟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春/文 张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