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资讯 > 正文
入园企业面对面丨农创中心这家企业要打造长三角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叶菜类蔬菜品种创新中心
2021/08/25 11:25  南京农创中心微信公众号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随着国内及国际种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立足于优势种质资源、生物育种技术、商业化育种模式,运用“常规育种+前沿生物技术+信息化”等手段开展蔬菜育种已经成为种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基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蔬菜遗传育种领域学科带头人邹学校的创新研究中心而成立的新型商业化蔬菜育种研究机构——南京新创蔬菜分子育种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加快蔬菜品种更新换代,助力打造蔬菜种业科技自强自立的新格局。

  蔬菜品种更新换代

  在日常饮食中有案例么?

  当然有!

  上海青,是华东地区最常见的小白菜品种

  又叫上海白菜、苏州青、小棠菜、青梗白菜

  因其可以保持血管弹性

  提供人体所需矿物质、维生素

  其中的维生素B2尤为丰富

  所以它成了华东地区

  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之一

  2020年,由邹学校院士项目团队研发的“新海青375青梗菜”作为高品质叶菜新品种,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南京新创蔬菜分子育种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彭飞介绍说,传统上海青叶柄质地较硬、纤维含量高、风味偏苦。经过多年选育的“新海青375”青梗菜,颜值高、品质好,纤维含量低,叶柄支链淀粉含量高,口感软糯、风味更佳。

  目前全国范围内示范种植面积已达千亩,今年市场订单量已达2吨。

  夏彭飞介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蔬菜新品种的需求也逐步呈现多样化与高品质化的趋势,新品种的选育与高质量蔬菜种子的生产是解决消费市场需求及蔬菜产业种植环节需求的必要条件。但是蔬菜育种是一项长周期的工作,尤其是十字花科叶菜更为显著。

  “早在5年前,项目团队提出了高品质小白菜品种的育种方向与品种目标,期间通过相关种质资源的收集,利用远缘杂交分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基于Ogura不育源的雄性不育制繁种技术不断创新种质资源,优化制种技术,逐步形成新品种的选育基础。‘落户’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后,‘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发展模式加快了品种的形成。今年7月,‘新海青375青梗菜’已经在包括南京、南通、广州、云南、上海等多地进入推广阶段。它可以替代长江流域上海青秋冬季漫棵菜及大棵菜进口品种,目前备受欢迎。”夏彭飞说。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孵化展示基地

  不只是“新海青375”,研究院还创新了耐热“新快白191”、牛心型甘蓝、杂交黄心乌、杂交白梗菜等多个蔬菜新品种。值得一提的是,“新快白191”与南京人爱吃的矮脚黄相比,具有生长速度快,耐热耐湿的特性。杂交黄心乌不仅耐寒力强,还可观食两用。

  据悉,研究院以叶菜类蔬菜为核心,果菜类蔬菜为特色,开展蔬菜种质资源库建设、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商业化品种选育等研究工作。拥有长三角地区优势作物小白菜全国最多、类型最丰富的种质资源。

  邹学校院士和团队工作人员

  此外,夏彭飞还透露,研究院还针对航空餐饮、冷冻食品等研发加工型蔬菜。

  一只手握紧资源库,另一只紧抓核心技术。

  据悉,研究院围绕市场需求,构建商业化育种研究平台,广泛开展种质资源创新与品种创新,合作开展基于产业化应用型的叶菜类蔬菜生物技术研究,具有针对于叶菜商业化育种产业链的叶菜类蔬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小孢子培养技术、远缘杂交技术、自交不亲和及Ogura雄性不育制繁种技术等全套技术。

  2020年,研究院与湖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在商业性蔬菜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技术等领域开展合作,创新蔬菜商业化育种机制,构建以“蔬菜育种理论基础研究+蔬菜育种应用技术研究+育种产品研究+品种商品化研究”四位一体的新型研发体系。

  目前,研究院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共建国农蔬菜育种产业研究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农科院及区域内科技型骨干企业共建长三角白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中国江苏蔬菜种业博览会、安徽省叶菜新品种示范展示会等提供技术支持。

  长三角白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同时,研究院在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孵化展示基地拥有高标准育种科研及原种扩繁基地150亩,在国内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及海外有委托制繁种基地2000亩,可年产高质量杂交蔬菜种子20万公斤。与江苏、安徽、云南、贵州、四川、江西、上海、重庆、湖北等地20余家种业企业建立了品种合作。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孵化展示基地

  谈及未来发展,夏彭飞表示,研究院计划2025年成为长三角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叶菜类蔬菜品种创新中心,杂交种制繁面积超过5000亩,新品种推广面积超过150万亩。

  “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是我国未来种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为了加快育种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效率,以市场为导向,让科研成果落地在产业一线,让农民种得上良种,让先进生产力得以应用,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论文中、项目里。如果没有农创中心,研究院很难快速实现科研成果优势向市场化商品的转化。农创中心在载体孵化、政策扶持、项目申报、品牌打造等诸多方面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双方实现了良性互动与发展共赢。”夏彭飞坦言。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