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要把建设智慧农业作为“十四五”时期以及面向2035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与竞争力的重要内容。现如今,农业玩出“新花样”,智慧农业应用场景不断翻新。当传统大棚与科学实验室“重叠”,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答案是,植物工厂“来了”。
位于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江苏青云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云高科”),就是一家从事现代化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输出的植物工厂型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宋娜介绍说,植物工厂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智能计算机和电子传感系统对设施内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省力型生产方式,是设施农业的高级发展阶段。
走进青云高科的果蔬大棚,一排排整齐的生菜、菠菜、冰草正“喝”着营养液快乐“生长”。离叶菜区不远,深绿色的黄瓜爬满了蔓藤;红彤彤的西红柿像一个个小灯笼一样,挂在嫩绿且粗壮的无土种植藤蔓上……
“这里是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提供给我们的孵化展示基地,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农业领域的应用场景‘落地’展示。目前,我国传统育苗还存在诸如质量参差不齐、易携带病菌、产生病害以及生长品质不易控制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通过智能全自动育苗系统,经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模拟日出日落、风吹日晒、控制光照时间、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水、肥等因素,实现了健康育苗、快速育苗,也解决了育苗的不稳定性和生长周期长的问题。播种后,只要按规程操作即可,在生产过程中基本能够解决农业园区和农场主的育苗、种植难题。”宋娜说。
植物工厂的第二张“王牌”则是NFT浅水培栽培技术。与传统的土耕方法不同,植物工厂采用的都是水耕栽培。水耕栽培又称营养液栽培,为无土栽培的方式之一。其特点是不用土,全靠营养液再循环,营养液除了提供水分,也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
采用NFT和毛管水培的混合型栽培技术可以改良植物根部环境,即使在夏天,植根不会腐烂,蔬菜也能茁壮成长。科学的栽种间距、均一的生长高度,在提高蔬菜外观品质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病虫害,这也是多年研究后所得到的成果。
在大棚里,随手摘下一个成熟的番茄,轻轻一捏,就有一种爆汁的感觉。从传统种植来说,高糖番茄和水果黄瓜实现周年生产的最大课题是高温期、低温期都能安全生产,在植物工厂里,种植效率是普通温室的数倍或上十倍。以黄瓜为例,亩产55000斤左右的植物工厂系统,日常只需3-4人操作管理。与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人相比,返乡务农的“新农人”们更愿意以植物工厂的模式辛勤劳作。
值得关注的是,植物工厂里生长的果蔬是在不打农药的环境中生长,整个环境可实现可视化管理,数据实时传输,让消费者随时可以监督生长环境,做到放心消费。目前,青云高科的植物工厂模式已经辐射了包括上海、无锡、南通、镇江等全国18个城市。在植物工厂模式下培育出的蔬菜,由于品相好,质量高,受到不少高端人群的青睐,售价也比普通蔬菜高许多。
(植物工厂系统应用于上海光明集团星辉果蔬)
谈起“落户”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宋娜难掩喜悦之情。她说,在此之前自己看了不少不同类型的园区。之所以最终选择“落户”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正是看中了这是全国首家、华东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科创中心,是以创新研发为基础,以产业技术孵化、产业化为重点的全域性开放共享创新创业平台。中心不仅提供了能够让我们实验成果快速落地的孵化展示基地,还为我们提供了可拎包入驻的办公载体和配套的人才公寓。
“对于我们企业来说,需要一个平台能够接触最前沿的信息和技术,并且能给我们展示的舞台。选择合适的方向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农业领域的专家和同行,通过参加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组织的“农创人·分享派”等各类交流座谈会,让我在农创中心的大家庭中认识了不少上下游企业家,更拓展了我经营企业的思维,在未来10年内争取发展成为一家‘切实解决农业痛点’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上市企业期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宋娜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爽 高鑫
通讯员 叶长文 卢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