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开设消防工程技术专业,2023年开设应急救援技术专业……
第七届全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2022年江苏省医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近年来,南京建康高级技工学校紧贴市场一线办教育,深耕市场寻找新蓝海。
深耕市场寻找新蓝海
职业教育,根植于市场,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办学方向。“许多院校的专业设置一经确定,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相对固定。”南京建康高级技工学校校长李振宇说。但,如今产业转型升级日新月异,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飞速发展,一方面新职业、新行业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传统岗位的职业能力也在推陈出新。要想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毕业生,学校必须紧密联系企业、市场一线,主动适应新行业和新岗位能力要求。
南京建康高级技工学校校长李振宇
快,就意味着学校要时刻处于岗位调查前沿,积极寻找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抓住“窗口期”主动快速培育学校发展新动能。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消防人才需求日趋旺盛。对此,学校瞄准应急安全行业需求,率先申办消防工程技术专业,成为南京市首个获批应急安全类专业的技工院校;2023年,又新设了应急救援技术专业。
“我们始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专业建设思路,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不走老路、不走弯路、不走下坡路。”李振宇说,“不走老路”就是绝不简单重复举办其他院校的优势专业,而要围绕新职业开辟新专业;“不走弯路”就是精准对接企业岗位,确保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要求高度匹配;“不走下坡路”就是准确预测就业形势,确保所设专业毕业生都能成为人才市场的“香饽饽”。
精耕细作适时调整方向
职业教育,除了要紧跟市场步伐适时调整专业结构,还要主动服务新兴产业,更要厚植优势、保持定力,办好特色专业,所谓无“新”不活、无“特”不稳。“一个学校要生存,必须有特色鲜明、竞争力突出的专业群,在某个行业产生重要影响。”李振宇说,这就需要学校集中力量办出优势专业,并在相关领域保持领先位置。否则,一味的“跟随”“模仿”,永远无法形成代表学校形象的品牌专业。
关于这点,李振宇有着清晰的认识。因此,在学校专业的选择上,他始终坚持医药康养这条强势主线。“大健康产业一定是未来较长时期内的人才需求热点。”李振宇分析说,随着老龄化比例日趋扩大,加之社会发展带来了多元化的健康需求,老年护理、康复保健、中药、幼儿保育、健康管理等人才缺口巨大,很多岗位相继进入紧缺职业工种。
“一个优势专业群的支撑要素除了岗位需求巨大以外,还包括优质的课程、实训、师资、竞赛成绩等。”李振宇说,学校医药康养专业群,牵头制定了5个相关专业市级课程标准,创办了2个省级校企联合实训中心,7位教师评为省级技术能手,承办了世界技能大赛、江苏省技能状元赛、全国新职业和数字技能大赛等相关项目省市选拔集训任务,培养产生了3位省冠军和10余位优秀选手。
需求导向提升效能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办学制度,学校对“校企双制、双元育人”产生新的认识。
“学生既是学习者,更是企业的工作者。”李振宇分析说,基于学生的双元身份,把课程学习环节分解为岗位任务,把实训教室改造为企业生产环境,把教师转变为生产任务的布置者、管理者、监督者、考核者,让学生在企业环境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方式开展技能及理论学习,推行“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效能。
“以中药专业炮制安宫牛黄丸为例,教师把工作任务分配到几个生产小组,小组拟定生产计划,小组间评估并修订计划,进而准备物料、实施炮制,教师组织开展质量检查,评价总结生产工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以工作者的身份主动参与任务学习,把传统课堂转变为生产车间,这就是工学一体。”李振宇说,经过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基本功会非常扎实,职业岗位代入感和认同感明显增强。
事实上,在以快制快的打法下,学校不断探索新的蓝海市场,及时调整专业方向,让学生学到市场急需的一技之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季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