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后的南京莫愁湖街道电站村小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栋栋近40年房龄的住宅楼全部搭上了脚手架,工人们正忙着进行外墙基层的铲除。主干道上来来往往的居民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他们期盼多年的小区改造终于开工。小区将彻底告别原来脏乱破旧的环境,华丽转身为80年代摩登复古风小区。
大门改造效果图
今年,和电站村小区一起列入南京建邺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计划的,有11个小区,建筑面积37万多平方米,106栋房屋。年底前,4948户居民不用搬新居、不用自己掏钱改造,也能体验到家园“原地焕新”的幸福感。
自动改造项目开工以来,电站村13栋居民张福生密切关注着。在前期的居民议事会上,他积极参与改造方案的讨论、提出优化建议,并对最终的方案表示支持。张福生今年66岁,自从1987年搬入电站村小区后,一住就是36年。他告诉记者,小区里有很多和他一样的“原住民”,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对小区有着深厚的感情。“居住在南湖,衣食住行样样方便,就医也方便。所以,尽管我们的房子小一点、破一点,大家都不愿意搬走。我们从十年前就盼着小区改造,日夜盼、也也盼,现在终于美梦成真了!”张福生表示,原本很多邻居还在犹豫要不要买新房搬家,这下都打定主意不搬了。
道路改造效果图
电站村小区是建邺区南湖一带房龄最早的老小区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南京在南湖片区大规模兴建配套齐全的新型住宅,是全国主体配套工程一次性投资建成的最大住宅区,成为当时城市建设的样板。“家住南湖”,曾是那个年代南湖居民引以为傲的一件事。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老房子风光不再,逐渐暴露出漏雨、渗水、水电管线老化、小区公共设施陈旧等“老年病”。
住宅楼改造效果图
在城市更新时代,住宅类更新项目成为关乎百姓宜居宜业的关键,如何“用绣花功夫”进行“有温度的更新”,也成为城市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负责实施电站村小区改造项目的南京建邺新城房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宏告诉记者,他们经过调研后认为,作为与“南湖记忆街区“仅有一街之隔的电站村小区,其更新改造不仅仅要在硬件设施的提升,还要对南湖居民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复原。“40年的历史造就了独特的南湖记忆,是南湖居民的精神家园。这次改造,我们也要将这份独特的文化植入电站村小区的环境,和南湖记忆街区的怀旧风格相呼应。”
根据改造方案,具有怀旧风格的公共设施主要分布在电站村小区的主干道云河北路的两侧。电站村是一个狭长型的小区,小区楼栋依托云河北路两侧而建,其有限的公共空间也在运河北路上。
毛宏说,在云河北路两侧,除了增设绿化景观之外,还根据居民实际生活需求,在每个三小地块增设一个小型功能设施。有方便一老一小活动的“连心驿站”,有方便居民生活的“24小时便民点”、“快递代收点”,有供居民共商共建共管小区事务的“议事堂”,有老年居民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睦邻里”,还有洗车店、理发店等小型商铺。这些小型功能设施外观风格均和南湖记忆街区保持一致,是80年代摩登复古风。
小区公共区域改造效果图
此外,考虑到小区的老年居民比较多,新城公司还将在这个小区运行该公司研发的智能化小区系统,将智慧消防、智慧物业、老年人呼叫系统、监控摄像头智能化等功能全部整合融入。
这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温度”还体现在“适老化改造”上。除了安装在老人家里呼叫系统,他们还在老年人较多的楼道加装适老扶手,在楼梯的休息平台加装休息坐凳。有了这些贴心的细节,老年居民的生活将更加舒适和方便。
小区公共活动区域改造效果图
像电站村小区一样,根据居民实际需求而精心设计的细节,体现在今年建邺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各个项目中。凤栖苑1-93号、凤栖苑97-117号、凤栖苑126-129号、兆园24-29栋、利民东村、怡康新寓、台园小区、趣园小区、泰达新寓、悦达新寓……老旧小区的改造越来越有温度,居住其中的百姓们也收获到了加倍的幸福感。待改造完成之日,记者将再来回访,记录他们幸福的新生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