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观潮 > 正文
观潮 | 这件事,江苏省委书记18个月内讲了30余次,每次都有新信息
2019/04/03 13:24  新华报业网  

  《新华日报》4月1日报道:省委书记娄勤俭日前在无锡专题调研科技创新工作。他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建设科技强国是央企和地方的共同责任。江苏科技力量雄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有条件有基础有责任为国家自主创新作贡献。”省委书记再次提到科技创新工作,彰显了这项工作在全省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省委对推进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

  掐指一算,省委书记18个月内

  提到“科技创新”30余次

  观潮君注意到,2017年10月29日娄勤俭同志履新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以来,对科技创新工作一直“青睐有加”,高度重视。据观潮君不完全统计,娄勤俭书记在调研、会议讲话、接受央媒采访、撰文中,提到“科技创新”不下30次,其中,不少都有新观点、新要求、新论述。这里,不妨从公开见报的报道中随意拎出这么几个——

  2017年11月23日

  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宁专题调研我省科技工作。他指出,要以历史眼光、全球视野去深刻把握科技创新的趋势和规律,以系统化思维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在新征程上打造江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从这里不难看出,不管是“以历史眼光、全球视野把握趋势和规律”,还是“以系统化思维抓科技创新”,抑或是“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都富有新意。

  2018年1月9日下午

  省委书记娄勤俭亲切看望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载誉归来的王泽山院士。他希望,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都能以王泽山为榜样,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中,创造出更多的原始创新,产生出更多的转化成果,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团队,推动江苏创新发展走在前列。

  在这里,强调的是“原始创新”“成果转化”。

  2018年3月

  新华社记者专访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采访中,他表示,江苏创新驱动发展,总的命题就是如何提升江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如何把江苏丰富的科教资源激活起来、把实验室沉淀的科技成果转化出来、把世界高端创新要素集聚过来,这是我们要重点做的三件事。

  这“三件事”,抓住了江苏科技创新的要害。可以说,做好了这“三件事”,就做好了江苏的科技创新工作。

  2018年3月21日

  省政府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把科教人才资源变成创新能力,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原始创新、集成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打通产业和技术之间的通道。

  在这里,提出了“如何把科教人才资源变成创新能力”这个决定科技创新工作能否做好的重大命题。

  2018年7月19日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要高度重视突破科技创新“瓶颈”的问题,围绕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创新生态。

  “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优化创新生态”等新论述、新要求受到舆论关注。

  今年1月12日下午

  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专程看望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载誉归来的钱七虎院士。娄勤俭强调,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进一步落实好,加快“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需要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切实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领域下更大力气。

  不难看出,“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这个观点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今年3月6日下午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娄勤俭说,“最近大家可能看过电影《流浪地球》,里面有句台词说,‘发动机点亮的是全球三十五亿人活下去的希望’。我想说的是,创新这部‘发动机’,点亮的是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这个比喻不胫而走,如何点亮江苏科技创新的发动机,成为各大媒体热议话题。

  ……

  这样的论述还有很多,那么,省委书记为何对科技创新工作如此格外重视、格外留心呢?这就不得不提江苏发展的一个优势和短板。

  科技创新:既是优势又是短板,

  只见高原不见高峰

  众所周知,江苏是经济大省,又是科教大省。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江苏发展也得益于科技进步的持续支撑。去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6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十二五”以来共有350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王泽山院士和钱七虎院士分别获得2017年度、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可以说,科技创新,是江苏的强项、长项。

  但是,从全国创新大局、世界创新大潮和经济转型升级大势这几个维度来看,科技创新依然是江苏的一个短板。这里的“短”,不是短在江苏缺乏科教资源上,而是短在科教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优势上。江苏科技创新有“高原”无“高峰”;有“单打冠军”的企业,却缺乏真正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领军企业,这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

  具体来说,江苏科技创新的短板体现在:其一,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不足。融入国际创新体系的主动性不强,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不够多,科技人员从事前沿性、变革性科研的较少,缺少“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也缺乏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再创新能力。从江苏目前的情况来看,过于重视应用创新,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方面做得不够。其二,科技资源和地方经济结合不够紧密。高校院所科技创新与江苏产业的契合度不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新兴产业发展活力不强。其三,主导产业的技术支撑力量不强。江苏产业体量大,但大而不强、大而不优,核心关键技术缺乏,各个领域都存在明显短板。比如在新兴产业方面,工业机器人、芯片、操作系统、新材料等核心技术,都被国外企业垄断,全省一半左右高新技术企业没有专利产出,很多是高端产业低端环节。此外,还存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供给不足、科技投入力度强度相对不够等问题。

  抓科技创新就是抓江苏发展的“命门”

  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江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可以骄傲和自豪的工作很多,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工作也不少。这么多工作,如此多的事情,哪项是重点?哪里是“命门”?哪个是抓手?哪点是突破口?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凸显着一个“善弈者”的眼界与胸襟、谋略与智慧、担当与作为。江苏省委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我们能不能冲出转型的关口、实现发展的凤凰涅槃,能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赢得优势,根本上取决于发展动力转换的速度,取决于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新引擎能不能成为主动力。在这一阶段,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快马加鞭持续推进。”

  不难看出,顺应发展形势,呼应江苏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江苏必须以抓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以创新驱动引领带动高质量发展。抓科技创新,就是抓住了江苏发展的短板、命门、要害,就是牵住了江苏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省委书记娄勤俭短时间内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工作,精准把住了江苏发展的脉搏,找准了江苏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病症所在,而且也开出了极具针对性的“药方”。

  公开履历显示,省委书记娄勤俭拥有工学博士学位。此前,他长期奋战在科技创新一线,曾获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这种独特的履历,使得他对科技创新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感受、独特思考和独特见解。这种思考和见解一旦与江苏发展的实际,特别是与江苏在原始创新、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的实际结合起来,就能产生许多新思路、新构想、新举措。

  科技创新要抓好“三件事”

  如何点燃创新这台“发动机”,如何在创新“高原”上竖起更多“高峰”?透过公开报道不难看出,省委书记娄勤俭的思路是,重点做好“三件事”。哪三件呢?一是如何把江苏丰富的科教资源激活起来,二是如何把实验室沉淀的科技成果转化出来,三是如何把世界高端创新要素集聚过来。这三件事,每一件都不是小事,都很重要。

  观潮君注意到,去年以来,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国家空间信息应用平台合作协议;江苏省政府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深化合作;由中国工程院和江苏省政府共建的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苏研究院在宁成立;苏州高新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式签约,启动共建北航苏州创新研究院和北斗丝路学院等等。通过开展一系列合作,搭建平台,促进产业和技术深度融合,助力江苏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去年,江苏省出台《关于聚力创新深化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发展环境的意见》,在激励保障等方面打出政策“组合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落实“科技改革30条”,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充分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这些都表明,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江苏新招频出,一招不让,已经小有成就,在省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观潮君认为,推进江苏科技创新工作,还需在以下方面着力。在建立自主可控产业体系方面,要在增强产业核心技术支撑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科技资源统筹、优化区域创新布局等方面花力气。要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集中力量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做实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升创新一体化水平,构筑高水平“创新矩阵”。

  在完善聚才用才体制机制方面,则要突出青年人才、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重点群体加大培养力度,带动科技人才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在为创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提供保障方面,要注重加强政治引领,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抓好政策落地,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推动科技创新没有丝毫退路,只能奋力向前。观潮君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持续发力,一定能把江苏打造成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策源之地”、产业技术创新的“蝶变之地”、创新人才集聚的“凤栖之地”、创新活力奔涌的“丰沃之地”,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交汇点记者 杨丽

标签:
责编:高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