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最近几天,作为江苏省委机关报的新华日报在头版接连发表了三篇“苏言”署名文章:一篇是12月26日的《持续深入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一篇是12月28日的《以新发展理念破解难题、推动转型》;一篇是12月30日的《以实事求是态度把握规律、积极作为》。在这三篇之前,“苏言”署名文章已有近半年没有露面,上一篇“苏言”署名文章还是7月5日见报的《坚守初心使命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不发则已,一发则“三连发”,背后透出的信息值得关注。
粗粗来看,这三篇“苏言”文章都很短,算上标题、署名,带上标点符号,第一篇443个字,第二篇408个字,第三篇443个字。文章很短,但论述的问题很集中,观点很鲜明,态度很明确。
(一)
《持续深入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一共三小段,第一段开宗明义,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是江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前进指引。按照这个去做,工作就会富有成效、事业就会不断进步;反之就容易出现偏差,甚至走上弯路。第二段讲的是,江苏“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五年实践取得了很大成绩,今后要继续推进“强富美高”,就是要深刻对标对表新思想和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指示要求,持久深入地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在深入理解中自觉执行、在坚决执行中加深理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第三段讲的是怎么样解放思想、统一思想,讲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强调了三个方面,一个是打破惯性思维,跳出旧有格局,始终保持探路者的锐气和智慧;一个是创造性地推进落实、破解障碍;一个是在深刻反思警醒中摒弃一切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认识和做法。
这篇文章颇有深意。解放思想是江苏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一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历了几次思想大解放:第一次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成功地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了由农业经济向工业化迈进的历史性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大台阶。第二次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打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第三次思想大解放,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党的十五大精神引领下,破除所有制问题上姓“公”姓“私”的思想疑虑,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资、民资、外资三足鼎立,多种经济成分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第四次思想大解放,始于新世纪之初,当时省委提出“四个清醒、四个不为”,引导全省上下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固步自封的思想,冲破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确立更高的发展定位和追求。
2018年4月28日,江苏省党委中心组举行学习会,这次学习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进行动员部署。大致来看,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2018年,重点任务是解决“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停在过去时”的问题,一个是2019年,重点任务是解决对新思想“理解不深入、行动跟不上、落实缺乏创造性”的问题。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持续深入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这篇“苏言”署名文章虽然短,但却很重要,重要就重要在它指出的问题、作出的结论、提出的对策具有方向性、根本性。
(二)
第二篇“苏言”论述的主题是新发展理念。在前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两个大局,把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第一项任务进行了强调。在新华日报12月25日见报的头版头条的消息里,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新发展理念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必须认真对照审视、知不足而奋进;是制胜未来的唯一正确发展道路,必须切实增强自信自觉、创造性地推进落实;是关系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勇于自我革命、勇担时代使命,可见其重要。
《以新发展理念破解难题、推动转型》“苏言”署名文章一共三小段,也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讲的新发展理念的意义,强调“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第二层讲的是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调“更加自觉地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红绿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一个体系整体推进,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来。”这里的“作为一个体系整体推进”,一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一个整体,哪一个都要贯彻,哪一个都不能忽视,二是指不仅经济建设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其他各个方面也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第三层意思讲的是怎样才能贯彻好新发展理念。这里面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是一场深刻变革,必然伴随着转型阵痛,涉及重大利益取舍,必须始终坚持变中求稳有“进”的信心、优化结构有“稳”的定力,沿着新的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努力使先进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得到充分解放,社会活力在高效率治理中得到充分迸发,人的全面发展在高品质生活中得到充分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苏言”署名文章强调了三个“决不能”:决不能再回到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的老路上去,决不能再回到以破坏环境、牺牲安全为代价搞所谓发展的做法上去,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上去。这三个“决不能”斩钉截铁,掷地有声,表明了江苏不走回头路的决心,对江苏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三)
第三篇“苏言”署名文章,是今天见报的,题目是《以实事求是态度把握规律、积极作为》,重点讲的是怎么积极作为。文章没有穿靴戴帽,没有拐弯抹角,而是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不走错路、少走弯路、避免走回头路,巩固和提升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整个文章定下基调,提出了观点。
怎么才算按规律办事呢?文章首先纠正了那种尊重规律会束缚手脚的观点,指出“尊重客观规律并不等于把自己束缚起来、被动地适应规律,而是更积极主动地顺应规律、改革创新、有所作为”。具体怎么做呢?就是要善于从形势复杂变化的表象中认识和把握内在规律,善于把握当前与长远、重点与整体、局部与全局、动力机制与反馈机制的关系,善于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系统优化。这就既给出了方向,也给出了路径。
在谈按规律办事的时候,“苏言”署名文章专门讲了一层意思:这就是,出台和调整重大政策必须进行综合影响评估,坚决不搞“急就章”“一刀切”,坚决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守住稳定、安全、廉政、生态“四条底线”。为什么在讲尊重规律的时候要强调出台和调整政策需要防止“急就章”和“一刀切”呢?这就是因为有的地方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往往“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一旦决策失误了,只能“拍屁股”走人。尊重规律、善用规律,是科学决策的前提。
值得指出的是,这篇“苏言”署名文章也提了三个“决不能”:决不能干那些只讨领导欢心、让群众失望的蠢事,决不能干那些表面光鲜亮丽、内部问题遍地的傻事,决不能干那些自以为是、违背规律的笨事,强调决不能干“蠢事”“傻事”和“笨事”,这三个“决不能”也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因而一旦提出就不胫而走,传遍全省,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精读“苏言”署名文章,可以发现,个中信息量很大。关注“苏言”署名文章,应该成为江苏干部的习惯。下一篇“苏言”署名文章什么时候发?会谈什么话题?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