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德”与“法”双剑合璧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2019/06/20 16:27  扬州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6月18日,一年一度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在京正式拉开帷幕。“尚德守法,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延续去年的活动主题再次强调德法并举、社会共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食品是人类生存之基,食品安全是群众切身之事,保障食品安全无小事。让人们的“盘中餐”吃得安全放心,必须从提供食品的人抓起,坚持德治和法治双管齐下,实行食品链全程管理,管住风险,堵住漏洞,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坚持预防为先,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每个人的一日三餐离不开食品,一方小小餐桌事关老百姓的生命健康,牵动着亿万人的心。食品安全是大事,不能等出了事才重视。保障食品安全必须坚持预防为先、全程防治原则。食品从田间、农场到餐桌是一条无缝衔接的“产业链”,每一节链条都应严格把控免受污染。要建立正向、逆向“双向”全程管控制度,既要从土壤本底、施肥用药、收储运输、加工烹饪、消费食用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也要从成品开始建立逆向追本溯源机制,形成没有真空的管理“闭环”,构筑起食品安全“防火墙”和“护城河”。

  坚持法治为剑,斩断食品安全“潜规则”。食品安全,是“管”出来的。用严刑峻法保障食品安全自古有之,早在唐宋时期的法律明确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保障食品安全。面对“地沟油”、“瘦肉精”、“增味剂”等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不法行为,相关部门理应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持高压震慑、高额罚款、高调曝光,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坚持诚信为本,打响食品安全“围歼战”。“食品污染”本质上是“人心污染”。要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和食品安全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菜场、进社区等宣传活动,加强对食品从业者的法律、道德、诚信教育,树立“害人就是害己、爱人就是爱己”的食品安全价值观,倡导诚信经营、自律管理。建立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对食品安全违法者在交通出行、银行信贷等方面予以联动惩戒,让违法失信者寸步难行。广大消费者要提高食品安全自我防范能力,在采购、消费等日常生活中应“多一点心眼、多一双慧眼”,让劣质有害食品没有市场,对违法行为敢于揭露、勇于维权。这样从宣教、自律、维权等方面多措并举,营造“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社会共治氛围,打响食品安全全民“围歼战”。

  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5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公开发布,再次表明党和政府一直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我们坚信,“舌尖上的安全”未来可期!(陈相辉/文)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