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点评 > 要论 > 正文
做好基层减负的“四则运算”
2019/08/05 17:22  南通网  

  今年是“基层减负年”,破除形式主义藩篱,为基层松绑减负,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也已取得一定成效。需要注意的是,减负不能一味做“减法”,除了减负担,也要鼓干劲、提效能、转作风。只有做好“四则运算”,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减负礼包”才能落到实处、起到实效。

  在激励保障上做“加法”,强化担当作为。基层干部冲在“第一线”,手抓“千条线”,人少事多,权小责大,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格外的爱护。要用激励关怀机制调动积极性。树立重基层、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在政策、待遇方面向基层干部倾斜,提高收入水平,拓宽成长空间,让实干苦干的基层干部受重用、得实惠,激发大家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的工作热情,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要用容错纠错机制保护积极性。宽容基层干部在探索创新中的失误,给他们送上一颗“定心丸”,让他们放下“怕出错、怕问责”的思想包袱,心无旁骛干事业,聚精会神抓落实,轻装上阵争取更大作为。

  在考核管理上做“乘法”,提升工作效能。中央下大力气为基层减负,既是卸包袱,更是压担子。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和管理机制,发挥乘数效应,以基层减负实现效能倍增。形式上要“简”。统筹规范考核管理工作,将同类事合并,将相关事并联,实现“一个机构抓、一个办法考、一个平台赛”,将“考核多头化”变为“管理一体化”。方法上要“准”。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合理设置考核指标,不断改进管理方法,把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结合起来,让成绩体现实绩,将“一锤子买卖”变为“全流程跟踪”。评价上要“实”。把问题有没有解决、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尺,引导基层干部拿实干考量,凭实绩说话,将“基层减负年”变为“实干担当年”。

  在改进作风上做“除法”,荡涤不良习气。为基层减负,关键是深挖源头,对症下药,铲除不良作风土壤,让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真正统一起来。上级机关要主动挤掉官僚主义的“脓包”。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对下减负还需对上“用药”。上级机关要瞄准“病灶”,向自己开刀,刹住官僚主义歪风,少摆架子,多挑担子,少给基层添麻烦,多给基层出点子,少讲“必须做好”,多说“如何做好”,让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用在服务群众上。基层干部要及时戒掉形式主义的“奶瘾”。突破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积极转变观念和角色,坚决从文山会海、填表报数中跳出来,全身心抓好责任落实,大力度提升工作成效。利用减出来的时间、腾出来的精力,思考如何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能力,防止出现松绑减负后慢作为、软作为、不作为的问题。

  知易行难,要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绝非一日之功,不会一蹴而就,决不能走走歇歇、抓抓停停。用好加减乘除“组合拳”,既打“攻坚战”,也打“持久战”,将减负这把“铁扫帚”坚定地扫下去,扫除基层服务中梗阻,扫出基层治理新气象。(蔡鹏飞)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