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点评 > 要论 > 正文
“暖心饭卡”无声胜有声
2019/09/19 19:46  新华报业网  孟亚生  

  南京理工大学自2016年1月正式启动“暖心饭卡”以来,每月向在学校食堂消费60次以上、每天消费不满21元的学生发放补贴。因物价变动,后又将每天消费不满21元的调整到24元。这笔补贴不用审核、不用公示,学校直接将补贴款打进贫困学生的饭卡。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善举,受到众多网民的点赞。(交汇点新闻:苏食杯暖新闻大赛 | 捐款415次,只为完成一个“小心愿”

  

  每年秋季入学,有不少来自贫困家庭的学子步入大学校园。前几年,中国扶贫基金会一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93.7%的贫困女大学生月生活费不足200元。为了鼓励贫困学生积极上大学,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贫困大学生可以申请减免学费、申请助学贷款、申请贫困生助学金、请求学校帮助提供勤工俭学机会,等等。但是,不少高校规定,贫困生想要获得系列资助必须提供由街道办或乡镇政府出具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甚至有的高校采取班级评选方式,由贫困生上台通过“哭穷”的方式陈述家庭困难状况,方可获得补助。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少贫困大学生并没有因贫困而限制自己的想象力,反而把贫困当作一种财富,勤奋学习,发愤图强,圆满完成了大学学业,走上了成才成功之路。不过,清华大学、海南大学有关人士经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发现,不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敏感的人际关系和孤独感、迷茫的择业心态和恐惧感等心理问题。为了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去年10月份,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发文,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今年4月,教育部再发通知,取消了贫困大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证明,改为贫困生本人作出一个书面承诺即可。

  长期的自卑、压抑会使贫困大学生的内心非常脆弱、敏感;经济上的窘迫害怕同学的怜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多疑心重,其他同学无心的说笑,在他们听来可能是嘲笑。可是我们时常看到,有的机构、有的人带着慰问品、慰问金热热闹闹地去慰问贫困学生,然后将慰问的图片、影像四处转发,大张旗鼓宣扬。有的厂商甚至将慰问贫困学生当作商品促销的变相广告,肆意作秀。殊不知,此举可能会造成贫困学生内心被歧视、被排斥的感觉,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二次甚至多次伤害。

  南京理工大学“暖心饭卡”,既不需要学生申请,也不需要学生承诺,更不对外公开、公示,而是将学生饭卡中的数据提取出来,运用大数据的处理方法,无声无息地将补助款打入贫困学生饭卡中,这种悄悄的关怀,无声胜有声,让贫困学生体会到人格被尊重、隐私被保护的滋味。关爱有许多种,有的关爱是显而易见的,但更深的关爱并非是用眼睛看到,而是用心灵体会。

  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教育的意义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教会学生爱和被爱才是教育的生命与灵魂。静悄悄的关爱,是一种尊重,是一缕春风,是一夜喜雨,其产生的巨大感召力,激励着贫困学生的自信、自强,促进贫困学生健康成长。南京理工大学在“暖心饭卡”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些贫困学生主动表示通过勤工助学等途径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有一些贫困学生得到资助后,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回馈爱心。一位接受“暖心饭卡”资助的毕业生,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捐出一部分;很多毕业生离校前把饭卡里的结余资金捐赠给“暖心饭卡”项目。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要想铲除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种上庄稼;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南京理工大学用无声的关爱尊重贫困学生自尊、保护贫困学生的隐私,使他们向更积极、更健康、更阳光的方向发展,此法可师。

  交汇点记者 孟亚生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