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主持省委常委会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党领导人民推进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的成就经验,深刻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巨大优势,深刻回答了推进新时代国家制度建设的重大问题。(新华日报10月22日)
推进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说到底是要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面依法治国。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领导人民推进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的历程足以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坚实保障。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良法善治民之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法治建设的宏伟蓝图渐次展开,法治大厦的四梁八柱循序构筑,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充满生机、成就辉煌的法治中国。“发展要高质量,立法也要高质量。”以从头正本清源。“十个坚持”,以精细把准航向。“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明确宣示许党许国、爱民为民的庄严承诺。在新的历史起点,高度谋划法治,广度领会法治,深度践行法治,开辟全面依法治国新境界。
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法治昌明国泰民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严格实施。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必须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政府权力边界,推动“放管服”改革落地见效。改革发展稳定,离不开法治护航;经济社会建设,需要法治保护;百姓平安福祉,靠的是法治守卫。江苏政务服务“好差评”平台上线,办事群众和企业可对政务服务机构、平台、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以及政务服务事项是否便民作出评价,为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提高服务质量进行探路。
民之所望法治所向,维护人民主体利益。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良法善治,民之所向。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千家万户迎来减税利好。疫苗管理专门立法,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食品药品保障安全,依法贯彻“四个最严要求”。婚姻、住房、隐私、合同……从制定民法总则到审议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迎来民法典时代。修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解决“心肺之痛”,助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制定网络安全法,维护8亿网民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修改中小企业促进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公正司法直面痛点,公平正义温暖人心。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守牢防范冤错案件的底线;“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扭住司法责任制“牛鼻子”;打响“基本解决执行难”战役;废止劳教制度;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居住证改革;防范权力干预司法,......所有这些推进依法治国的改革举措,无不受到亿万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攻难点、疏堵点、亮盲点,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做成的改革,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依法治国向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挺进。
江苏法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江苏法治人才不断成长涌现。2018年庆祝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全国表彰一批先进模范和先进单位,常州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吴小红检察官等45人荣获“全国模范检察官”荣誉称号,江苏两人获此殊荣。2019年首届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常州武进法院刑庭庭长吴文亮主审的一起刑事案件入选,江苏4市获此殊荣。开启法治新时代,建设法治新江苏。江苏省委率领江苏人民正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依法治国正确道路奋勇前进,努力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多江苏贡献。(郑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