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让跨越东海的开放合作涌向新深度
2019/12/25 20:20  金羊网  

  相连是水,相扶如山。友好的历史传统在东海流淌,合作的时代浪潮拍打着两岸,不断开创着中日关系的新篇章。国家主席习近平23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指出,当前,中日关系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中方愿同日方保持密切沟通,加强政治引领,推动中日关系再上新台阶,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历史人文渊源深厚。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中日两国双边贸易已超过3000亿美元、人员往来达到1200万人次、每周直飞的航班超过1000班、结交的友城也超过了250对……中日两国的利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而深入融合,中日两国的发展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直接而紧密相联。

  水相连,让合作共赢的大潮助推中日发展。中日是重要邻国,也分别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关系不仅对两国来说是最重要双边关系之一,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历史昭示我们前路。中日两国利益高度交融,合则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是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之道。时代赋予我们先机。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一带一路”建设到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中日成为推动亚洲振兴,引领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合作力量。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日关系面临重要发展机遇,双方要拓展务实合作,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加强互利合作,推动中日关系迈上新台阶。

  文相通,让开放友好的海路走向美好未来。文化是国家交往、民族交流、民心交融的源头活水,浇灌出一条奔腾向前、生生不息的“发展之花”。在绵延两千多年的长期交往中,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学习借鉴,促进了各自发展,也为亚洲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述的徐福东渡是中日文化交流发轫。唐朝僧人鉴真曾六次前往东瀛,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南宋年间,日本禅僧圆尔辨圆将禅宗传入日本,使之成为日本文化主流达五六百年之久。我们要加强文化、旅游、教育等人文领域交流,促进青少年双向交流,扩大地方友城合作,相互支持对方办好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夯实两国人民友好的民心基础,让文化“海路”畅通中日,向着光明前景阔步前行。

  民相亲,让和平幸福的洋流温暖东海两岸。两国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两国开放合作的奋斗目标和根本方向。197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开创了中日关系发展的新纪元。40多年来,迎着改革开放“春风”和“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中日关系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历史证明,和平、友好、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也是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普遍期待。和平是人民最好的愿景,我们要推动两国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持续向前发展,增进安全互信,展现国际担当,着力构建和平幸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中日关系从破冰到回暖,再到如今春水东流。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持续改善发展。步入新时代,中日双方更要不忘和平初心、携手担当使命,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推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共同开辟两国关系新未来。(金羊网 文/曾俊嘉)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