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
2019/12/25 20:28  新华报业网  

  

  在日前举行的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指出,要“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最大限度化解存量、遏制增量,牢牢守住稳定、安全、廉政、生态这‘四条底线’。”危与机交织起伏,万变之中何以应变?大概率和小概率中蕴含的丰富辩证法,值得细细品读。

  “小概率事件”不是“零概率事件”。虽然依据“博雷尔法则”,如果事件发生的概率过小,就不应该着重考虑其会发生。但“小概率”毕竟敌不过“大基数”,事实上,不管可能性多么微小,只要样本量足够大,理论上来讲“小概率事件”必然会发生。特别是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新老矛盾交织、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叠加的当下,风险本身更具复杂性、多样性、突变性和不确定性,“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实际上在日渐增大。

  “小概率”背后,有“大问题”可循。客观来说,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有些是确实无法避免的,有些是可以人为改变的,但更多的则是可以减少或降低其发生概率的。比如,安全生产领域的小概率事件,本质上是抓安全生产的理念方法落后于时代要求;金融领域的小概率事件,本质上是脱实向虚,对实体经济重视不够;政府债务的小概率事件,本质上是个别领导干部仍然怀有政绩冲动和“GDP”速度情结。

  “小概率”,往往引发“大影响”。从美国次贷危机到股市崩盘,再到全球实体经济遭受重创一系列连锁反应,实践已经证明,一只突如其来的“黑天鹅”,有可能演变成巨大的“灰犀牛”危机。某种程度上说,一件事情的负面影响程度,是和人们的重视、应对程度成反比的。恰恰因“小概率事件”之罕见,导致人们心存侥幸或疏忽大意,而更易酿成大祸。须以100%的“大概率思维”,应对哪怕趋近于0 的“小概率事件”,才能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涵养“大概率思维”,要不惜“杀鸡用牛刀”,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要从大处着眼加强谋划,从细处着眼防微杜渐,有针对性增强预警能力、适应能力和防控能力,及时发现经济运行、社会发展中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积极应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大概率思维”不仅是一种风险意识,更应运用于实际工作,拿出“大概率应对”,展现“大概率作为”。决策之前,要在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基础上,看清事物本质、把握内在规律、进行充分评估;决策之后,要做好制度跟踪监管、排查漏洞隐患、健全防控机制,不断打牢制度“补丁”。更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各类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从而降低顶层设计面临的“不确定性”公共风险。

  当然,绷紧“风险”这根弦,并不是说要前怕狼后怕虎、缩手缩脚、裹足不前。今天,江苏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成绩弥足珍贵,发展任重道远。每前进一步都关系全局、牵动全身,必须坚守稳定底线、决不能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问题;坚守安全底线、决不能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推动发展;坚守廉政底线、决不能以工作为借口破坏廉洁纪律;坚守生态底线、决不能为了发展破坏生态环境,在“有守”和“有为”的辩证统一中,推动江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交汇点记者 陈立民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