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农历五月五,又是一年端午时。
端午节渊源于数千年华夏文明所厚植的农耕土壤,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我们矗立在五月初五的这个时间节点之上,如何去品味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底蕴,如何去挖掘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意义,如何用传统文化为现代社会赋能,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当代人所思所想的问题。
传统节日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端午节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端午节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需要积极应对时代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的发展是一种扬弃的过程。就传统节日而言,有的节日几近湮灭,而诸如春节、端午节等节日则历经岁月洗礼,吸收了时代因素,愈发生机勃勃。传统节日在当代,要避免商业化的过度侵蚀,积极应对时代对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核和民俗精神的挑战。
传统节日应当为现代社会赋能。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都是我们对端午节文化记忆的一种外在物质呈现,但是我们需要重新发掘这个节日所蕴含的爱国精神和民本思想,重新考量其所蕴藏的精神文化内核,放置在当今社会发展、公共治理和现代文明的时代序列中,让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的春风化雨,深入人心,我们应当透过传统文化的展现,传承文化精髓、诠释中华文化之美,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