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宿迁 > 要闻 > 正文
【乡村振兴】宿迁:以奔跑的姿态冲刺脱贫攻坚
2019/07/07 14:46  速新闻  

  

  (速新闻记者 张云通讯员 朱瑞 晶晶 周娜)“买两斤丁嘴金针菜!”“我买五个西瓜,希望能为扶贫作一点贡献。”……7月5日下午,天气炎热,在宿迁市宿豫区中通名仕嘉园小区举办的“流量扶贫社区行”活动现场,许多居民前来选购农副产品。“我们带来了82个品种的农副产品,很多都是低收入农户家的。”据现场负责人介绍,“流量扶贫社区行”活动是宿迁市委驻宿豫帮扶工作队开展的“流量扶贫”工作的一个子活动,已经让许多低收入农户受益。

  “流量扶贫”是宿迁市委驻宿豫帮扶工作队的创新举措之一。自去年4月底组建以来,本届宿迁市委驻宿豫帮扶工作队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以奔跑的姿态冲刺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通过夯实脱贫基础、聚集帮扶资源、创新帮扶举措,推动帮扶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塑队伍,提升帮扶能力

  会编织工艺手袋的杨来修;带病走访贫困户,让妻子送饭到村居的庄锦连;“自带流量”的张煊;领办“三来一加”项目的戴红艳;为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种丝瓜、养鹅、做布鞋的徐军……当前,一个个有担当、有情怀的帮扶队员正在宿豫区、市湖滨新区的扶贫战场上绽放光彩。

  “扶贫攻坚,责行并重,我们需要一支有担当的队伍,这样帮扶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宿豫区委副书记、市委驻宿豫帮扶工作队队长张青说。

  市委驻宿豫帮扶工作队共有队员54名,其中市派队员24名、区派队员30名,任期从2018年至2020年,负责宿豫区、市湖滨新区53个经济薄弱村居的帮扶工作。“我们把提升队员帮扶能力作为提高帮扶成效的重要手段。”据张青介绍,针对队员不熟悉“三农”工作、帮扶方法这一情况,工作队不定期举办帮扶工作实务知识培训。

  去年7月,组织队员到宿豫区仰化镇保祥村等地观摩,并邀请专家学者来授课;今年1月,工作队举办了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质量提升培训班;今年3月,全体队员到北京大学进行业务培训……一个个富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有效提升了队员的帮扶工作能力。

  除了培训,工作队还先后到省委驻沭阳工作队、泗阳工作队、泗洪工作队和市委驻宿城帮扶工作队调研学习,同时多轮次对53个经济薄弱村居进行调研,不定期对低收入户进行重点调研,摸清了实情,掌握了数据,理清了思路,让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聚集资源,构建大扶贫格局

  “压实责任、聚焦重点、整合资源、精准施策”,这是市委驻宿豫帮扶工作队的帮扶思路。在对宿豫区、市湖滨新区的帮扶工作结束之前,工作队将完成“五个一批”的目标,即建成一批帮扶项目、兴办一批惠民实事、制定实施一批精准扶贫标准、帮助一批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户脱贫、树立一批帮扶队员和脱贫致富户典型。队员将办好“八件实事”,即筹集资金建设一个帮扶项目;指导创办一个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养一个农民经纪人;组织一次扶贫政策精准宣传贯彻活动;帮助建设一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或培育一个农产品品牌;实施一批精准扶贫标准;树立一个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参加“经济薄弱村第一书记”论坛交流一次工作经验。

  

  “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工作合力,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共同发力的大扶贫格局。”张青说。为此,工作队将53名队员按业务特长编入专项工作指导组,部署安排和落实各项帮扶任务。合作社指导组在做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提升示范工程、产业项目指导组在做“流量扶贫”工作、“志智”双扶教育指导组在做“富两袋”讲堂…… 一年来,各指导组都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帮扶实践。

  “月收入在1200元左右,工作轻松不累。”7月1日下午,在宿豫区新庄镇前进村的金鸿无纺布袋有限公司,低收入农户耿新美正在给无纺布袋穿绳子。在这里,像她这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农民有60多人。公司负责人朱金告诉记者,去年,市委驻宿豫帮扶工作队队员、前进村第一书记韩修存协调后方单位帮助公司扩大了厂房,公司需要印刷许可证,在他的帮助下,证件一周内办理完毕。目前公司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30位低收入农户在公司就业。

  去年以来,工作队积极寻求后方单位对帮扶工作的支持,并分别在宿豫区和市湖滨新区召开市直机关单位挂村包户工作座谈会,加强前后方的交流,同时不定期对后方单位进行登门拜访,争取支持。经过努力,今年,53家帮扶后方单位计划安排实施基础设施、种植养殖、“三来一加”等帮扶项目169个,目前,各项目都在有序推进。

  工作队还积极寻求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支持,先后与新疆沃疆集团等企业签订定向扶贫协议,许多爱心人士也在为工作队助力。

  开拓思路,探出帮扶新路径

  眼下,宿豫区丁嘴镇登山村的金针菜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在登山村的千亩金针菜种植基地,每天早上,当地和周边的农民早早就到地里采摘金针菜,每人每天收入100元左右。

  

  金针菜是登山村的特色产业,如何将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市委驻宿豫帮扶工作队队员、登山村第一书记卓淼进行了深入思考,他协调后方单位在村里实施“产业帮扶、公司运作、村民入股、年终分红”帮扶举措,成立村级金针菜种植合作社,新打造200亩金针菜种植基地,以此来增加集体和村民的经济收入,扩大了产业影响力。目前,200亩金针菜种植基地已经进入收获期,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

  登山村的变化是工作队积极探索扶贫新路径的一个缩影。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研究探索,突破路径依赖,积极开展创新实践,短短一年多,帮扶工作队已经探索出了许多可行的扶贫新路径。

  去年以来,帮扶工作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引入标准化的手段,建立“标准化+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建立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扶贫责任精准落实、扶贫政策精准宣传贯彻、扶贫措施精准实施、扶贫过程精准监督、扶贫效果精准评估及扶贫项目精准建设的“6+N”扶贫标准体系,通过标准化提升扶贫开发的精准度、提高脱贫攻坚的质量,继而积累标准化工作经验,将标准化工作向乡村振兴领域延伸,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该项目于去年12月获批全国“农村可持续发展”领域试点项目。

  

  在宿豫区万达广场有一个“流量扶贫”宣传展示柜,这里的农产品都是帮扶工作队从经济薄弱村征集来的。据市委驻宿豫帮扶工作队队员张煊介绍,针对传统电商扶贫中“一村一品一店”流量瓶颈和开店技能门槛问题,帮扶工作队探索“流量扶贫”新模式,通过与专业团队合作,深入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发现和挖掘特色农产品,采取自媒体和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农产品推销。先后开展了“流量扶贫村村行”等活动近20场,各平台累计销售农产品、消费扶贫产品达1200万元。

  此外,帮扶工作队还创新开展了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提升示范行动、“支部共建”活动、“富两袋”讲堂等,这些创新举措为帮扶工作注入了新动力。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