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天气闷热。一大早,沭阳县堰下村花农荣蟠楼就安排工人打开数字大棚的天窗和风扇,给棚内降温。通过手机“数字堰下”小程序,荣蟠楼对大棚里的茶花和瑞香等花卉生长环境“了如指掌”。最近,他还通过村里“大数据中心”推送的市场行情数据,发现红叶小波球市场需求直线上升,立即调整思路,备货囤货,销售持续火爆。
作为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沭阳县依托这一资源禀赋,提升质态、提升效益,加快建设全国花木电商连接点,不断探索构建农村电商发展新模式。从一家一户种、大家一起销、靠大喇叭叫卖的“1.0版”,到抢抓电商发展潮流开网店卖花木的“2.0版”,再到直播带货卖花木的“3.0版”,全县花木电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目前,全县各类活跃网商达5万家,花卉直播销售额占全国三分之一。2020年底,沭阳入选全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堰下村自上世纪90年代起发展花木经济,全村有800多名青年创客、500多名苗木经纪人,注册运营花木电商网点1000多家,花木电商年销售额达5.15亿元。沭阳县委、县政府立足堰下村花木电商多,智能手机、电脑、网络普及率高的优势,稳步推进“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去年7月启动“数字堰下”建设,今年2月投入使用。
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和农民生活需求,堰下村用数字化全流程改造产业发展、农民生活、乡村治理,最终形成“一码两端一中心”,也就是农户专属二维码、手机端公众号和电视端模块、村级数字化指挥中心,步入花木生产销售数字化“4.0”时代。
沭阳县县长王瑞介绍,“物联网+农业”使得花木生产更智能。堰下村50亩以上规模的花木基地都安装传感监测设备,生产数据实时汇集到村数字化指挥中心。农户可通过手机端、电视端实时查看空气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数据,做到精准控温、控湿、用肥、用药。
通过与县花木产业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数字堰下”实时抓取全口径市场行情,农户坐在家中就知道往哪卖更能赚钱。宿迁爱尚雪苗木场负责人李向波说,在手机上看到全村及周边乡镇花木生产经营信息,足不出户就能收购货物、销售产品,手机一点就能“买全村、卖全国”。
除了助力花木生产和销售,数字化还给村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堰下村家家户户门口有个二维码“数字名片”,上面集成农户信息、网店经营和诚信情况等多维信息。
针对不同年龄群体,“数字堰下”打造内容相同、功能相近的手机端和电视端两个服务终端,方便年轻人和老年人使用。村民谈洪珍说,买菜、换煤气、修家电、健康咨询等按一按有线电视遥控器、打个电话都能解决。“天热不想出门买菜,早上六七点下单,不到两小时菜就送到了!”
对数字乡村建设带来的变化,村组干部们也感受颇深。堰下村将村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升级为数字化指挥中心,搭载可视化平台,安排专人更新和维护。通过布设在全村的视频监控、传感监测等终端设备,工作人员在指挥中心可实时掌握“数字治理”“花木电商”“智慧农业”等28个模块信息,让堰下村村情“一网览尽”,实现从“喇叭喊话”到“云上广播”的治理升级。
村里每月主动将党务、村务、财务以及党员活动、志愿活动等信息挂“网”,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同时开设“村民大广场”平台,网上收集村民诉求,线下安排专人跟进即时服务。村党支部副书记胡道兵说:“村务公开透明,大伙儿的猜疑越来越少;摸清群众诉求,服务也更加精准。”
沭阳县委书记彭伟表示,数字乡村建设,基础是“建”,核心在“用”,关键在“融”。全县将进一步完善“生产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融合体系,以“数字堰下”为样板带动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朱文军 通讯员 吕述谡 相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