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我已经来这里吃了3年的‘免费午餐’。”9月16日上午11点半,宿迁市区一家饭店里,60岁的残疾人老王来到店里,等着中午开饭。从上午9点开始,就有不少人提前过来等待,大家边聊天,边帮着忙活着,互相之间非常熟悉。
走进这家已经开了7年的饭店,可以看到,店面不大,装潢也比较简单,店里摆满了餐桌,最多时候可以容纳40人同时就餐。
“店里虽然以素食为主,但四菜一汤,搭配得非常好。”老王介绍,三年前,他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一只手臂,因为独自一人生活,做饭成了他最大的问题。三年间,他每天中午都来这里吃饭,对他来说这里不仅仅只有免费的午餐。来这里吃饭的,有独居老人,也有生活不便的残疾人士等等。
店里人比较多时,就餐的人主动加快节奏,吃完饭给等候的人让座,自己则撸起袖子到后厨去,帮着刷锅洗碗……“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大家都非常友善。”负责人杨以燕告诉记者,店里没有服务员,在店里忙里忙外的,都是自愿来帮忙的义工,他们一般早上七八点就过来帮忙准备午餐,到下午两三点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
中午12点左右,餐厅里的菜上得差不多了,一直在厨房挥舞着大勺的厨师姜利终于有空休息下来,疲惫地揉着肩膀和胳膊。“姜大姐已经在这里当了三年的义工,这段时间掌勺的师傅有事没来,她就主动顶了上去。”杨以燕介绍,大锅炒菜不比家里的小锅,一天下来胳膊都是酸的,但她依然很开心。“我做的菜,让大家吃得很香,就很满足了!”
每天免费供应午餐,钱从哪里?靠什么运转?杨以燕介绍,这个餐厅是宿迁本地一个企业家在几年前发起建立的。在建立之初,杨以燕就成了这个爱心餐厅的一员,负责管理餐厅的大小事务。
“9月10日,爱心人士捐来豆腐10.5斤、豆芽6.5斤;孟海燕捐赠包菜71斤、茄子79斤……”在餐厅里,一块白板上,清晰地记录着最近的各种爱心捐赠。杨以燕告诉记者,这7年的运转,几乎都是靠着社会各界的爱心在维持。
而在餐厅的“爱心账本”上,更是详细地记录着这些年来,为餐厅“充电”的每一次爱心汇聚。“上个月,就收到大米360斤、蔬菜529斤。”杨以燕说,尤其让她感动的,是很多来捐赠的爱心人士,都不留姓名,有的直接把整包的菜放在门口,有的干脆是匿名寄到店里,正是这些爱心人士的支持,让这家餐厅在7年间,已累计免费提供了12万份餐。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