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日前,全国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宿迁市召开。部署各地深入贯彻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切实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推动党政领导下的综合治理、协同治理,坚持以现代化治理方式破解深层次难题,全力为农村群众出行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
而作为此次会议的“主会场”,宿迁农村交通安全治理带来的大发展大变化让参会人员印象深刻:近3年来,宿迁市农村地区道路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出行环境有效改善,伤亡交通事故起数、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1.4%、19.1%。
政府主导,预防为先
全链条推动隐患闭环治理
“左侧有车,请注意!”在宿迁市宿豫区老宿沭县道与小岭村村道交叉路口,由侦测雷达、爆闪警示灯、发光警示牌、全景摄像机、高音喇叭等设备组成的“会车预警系统”,通过声光方式监测路况,24小时为来往的车辆和人员进行安全提醒。
“别看这是个小路口,以前受到二干渠河道改造及宿沭路多次维修影响,路基一直在提高,与支路搭接的村道形成较大的纵坡,上坡下坡很危险,时常有交通事故发生。”村民李富桂说,“现在改造之后,安全又美观。”
小岭村路口隐患整改是宿迁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治理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以来,我们推动党委、政府投入10.8亿元,对道路安全隐患进行挂牌整治。”宿迁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房庆忠说,他们每年专门聘请专业公司对全市农村道路开展地毯式排查,组织专家“把脉问诊”,分级分类挂牌。截至目前,已挂牌整改道路隐患9023处,11条国省干道全部高标准创建成为交通文明示范路。
宿迁市委、市政府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作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民生工程和党政“一把手”工程整体谋划、一体推进,实体化运行市县两级“道交委”,连续8年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动隐患全链条闭环整改。
2022年11月25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了《宿迁市农村公路条例》,这是全省13个设区市中首家出台此类地方性法规,明确了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各方责任。
为压实各方责任,宿迁在市级层面上,通过制定考核办法,考核结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宿迁建设、高质量发展考核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实绩评价;在县级层面上,实行乡镇事故预防“红黑榜”月度通报,根据入“黑榜”次数,分类采取书面提醒、当面约谈、启动问责措施。同时,宿迁市纪委监委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纳入纪检监察范畴,倒逼责任落实。
以示范创建带动整体提升,不断构建高等级道路安防体系。在国省道改造提升工作中,他们按照全程可视化标准,每2公里配建1处高杆监控,同步配建智慧治超、货车盲区预警、“哨兵”系统等科技设施;每40公里配套建设1个智能化勤务指挥室,实行“车辆巡逻+视频巡查+无人机巡航”立体化勤务模式,全市国省干道亡人交通事故下降33%。
在重点临水路段增设警告标志、减速带、路侧护栏,在1205个国省干道平交路口实施“四个一”,即安装一组爆闪灯、设置一组交通标志、施划一组斑马线、安装一组减速带;在部分复杂路口应用智能斑马线,实现过路行人自动监测、屏幕自动提示、语音自动预警,临水路段和平交路口死亡事故下降65%。
机制变革,科技赋能
全要素抓好交通秩序管控
“我们是新庄交警中队民警,目前通过无人机处理这起交通事故,请双方驾驶人抬头面向无人机,互相指认碰撞部位……”在324省道窑庄路口,宿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大队新庄中队民警通过无人机,快处一起轻微刮擦交通事故。
为交通管理插上科技的翅膀、长出智慧的眼睛,宿迁公安交管部门立足“市县主战、队站主防”,把大数据、人工智能作为交管工作创新发展、培育战斗力的“增长点”。他们成立交通风险防控中心,研发交管“超算”平台,组建情报官、图战队两支战队,通过强化“数据+模型+应用场景”的深度应用,对人、车、路、环境等要素进行碰撞比对,找准农村地区交通事故风险点,依托公路中队勤务指挥室分类施策,实现勤务管理可视化、智能化、精准化,做到交通风险精准识别、快速干预。
4月26日,宿迁交警支队五大队洋河中队警务指挥室警铃响起,一条面包车超员的预警信息弹出。指挥室迅速将警情推送给距离最近的民警处置,5分钟后,一起交通安全隐患及时消除。
“我们坚持情报引领、科技赋能,对公路中队勤务模式进行系统性重塑、流程化再造,构建‘情指行’一体化现代勤务模式。”宿迁交警支队支队长窦道奇说,现代化警务机制改革实现了警力资源和警务效能双倍增,在重点违法精准查处、重点车辆有效监管、突发警情快速处置等方面,极大提升了核心战斗力。
在此基础上,宿迁公安交管部门实行错时警务,在国省干道、重点县乡道路探索区域联动、大队联勤、中队联防“三联勤务”模式,科学调整大中队警力执勤时间、区域,做到重点道路巡查全天候、全覆盖。
警力有限,“智”力无穷。宿迁公安交管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研发出一大批实用、好用的系统和模型,有效促进交通安全管理转型升级。
——针对货车、农用车违法载人、电动车一车多人等行为,他们依托集指平台研判查缉模块,通过汇聚前端感知数据,实现对违法载人行为的精准识别、精准推送、精准拦截;依托“云哨”系统,同步推送至属地劝导员手机上,实现上门劝导、源头清剿。系统应用以来,违法载人行为下降超75%,引发事故警情下降超40%。
——针对货车超载问题,他们在国省干道建设16套不停车称重系统,一点触发,全网预警,全警查处,执法效率提升近70%,因货车超载引发的交通事故下降36%,平台获公安部移动应用创新一等奖。
——针对病驾、失驾、毒驾等,他们搭建“风险人”数据库和研判模型,此类人员一经触网,迅速预警,指令网格警力快速处置。
——针对输入性风险,他们研发过境车辆监管系统,实现事故和违法多发的过境车辆自动锁定,点对点预警,过境车辆肇事事故下降超40%。
同频共振,多元共治
全覆盖健全综合治理体系
“老胡,这是我早上从劝导站借的头盔,现在来归还,我已经买新的了。”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卓水河村村委会委员、驻村辅警胡万远从村民手中接过头盔,登记后放回了储物柜。
为进一步筑牢农村交通安全管理防线,宿迁警方按照“先国省道沿线,后县乡道路”原则,在115个乡镇1253个行政村大力推动“两站两员”“一村一交通辅警”建设,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驻村辅警、2名劝导员、N支志愿服务队,明确驻村辅警任村委会委员,并配合民警劝阻交通违法、开展安全宣传、排查安全隐患、协助事故处理等工作。
为了让更多的协同共治力量参与进来,宿迁警方把社会组织、党员群众等力量充分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建立一支网格员、农村协理员、保险营销员、退休党员、本地乡贤等社会力量为补充的交通安全监管队伍,推动由政府“单打独斗”转化为“众人拾柴火焰高”,有效增强了农村交通网格化治理能力。
“按照每年每村5万元标准,全镇6个社区全部落实驻村辅警,并明确为村委会委员,融入群众、发动群众,让交通管理有团队。两年来,全镇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好转,去年6月以来,已连续10个月被评为‘红榜’乡镇。”关庙镇党委书记张勇说。
为提供更有效的支撑保障,宿迁将道路隐患整改、基础设施建设、“两站两员”经费等纳入市县乡财政分级保障,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奖补资金,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宿迁警方实行驻村辅警工作成效由村居群众评价、靠事故预防成效检验,对劝导员每月拿出一定数额考核工资,由驻村辅警监督考核。同时,根据劝导站星级评价结果,落实相应装备、工资待遇保障。
大力开展农村地区交通安全警示提示教育,宿迁公安交管部门将重点对准农村“一老一小”,依托驻村辅警、劝导员,组建交通安全“星火”宣传队,常态开展交通安全“春风安全行”“夏季送清凉”“秋冬送温暖”系列活动,提升宣传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同时,用好农村电影放映队、大喇叭,延伸宣传触角、提高宣传覆盖面。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通讯员 田廷江 张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