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7月5日下午,在宿迁市宿豫区丁嘴镇安宁植保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莫安宁熟练地操纵着手中的遥控器,为社员讲解植保无人机的使用技巧。随着嗡嗡嗡的声音,植保无人机在稻田上空升起,移动的过程中不断喷洒出细密的水雾,不一会,一块稻田就喷洒完了。
“植保无人机一天能为600多亩农田喷洒农药,抵得上40口人的工作量。”莫安宁蹲在田埂边,手里拿着小棍在地上指指划划,详细地算着账。“我们合作社共有3000余亩土地,每年种植一季水稻、一季小麦。相较于人工喷洒农药,使用植保无人机每年可以节省4万多元。”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科技为农业播撒绿色希望。在安宁植保专业合作社里,除了5台植保无人机,还有不少“秘密武器”。走进合作社的仓库,大大小小的机器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像等待检阅的“精兵强将”。莫安宁介绍:“我们的机库有400多平方米,存放着6台粮食烘干机、8台拖拉机、8台插秧机、3台收割机、1组选种机、10部小型机械……合作社生产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去年我们除了满足本地作业需要,还进行了跨区作业,机插秧达4000多亩,机耕8000多亩,机收割7000多亩……全年获得利润80多万元。”
“农机一小步,农业一大步。”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刘钧介绍,预计2020年,全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88.5%,高质高效机械的精准化、智能化作业,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机械化效率提高,还要保证土地产出率。仰化镇仰化社区种粮大户汤先照承包了230亩土地,通过与农业企业签订粮食收购协议,实行籽种采购、田间指导、收割运输等一站式订单种植,尝到了新型种植模式的甜头。“我们与企业签订协议后,使用企业指定良种,粮食收下来以后,直接由企业回收,比市场价一斤高一毛五分钱。”汤先照喜滋滋地说。
随着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的推广运用,“汗水农业”不断朝着“智慧农业”转变。今年开始,宿豫区在来龙镇高圩村268省道沿线进行杂交籼米统一高效种植,做到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机插、统一投入品、统一收获、统一低温烘干、统一低温储藏、统一加工,并通过宿迁市“宿遇好食光”统一品牌销售。“近年来,‘宿遇好食光’通过与乡亲们签订单,目前已经带动8000户农户种植优质籼米,有效提升了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据裕农公司总经理王春介绍,“订单种植”解决了种植户缺乏种植方向、产品市场行情不稳、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预计每亩可创收五千元至一万元。
交汇点记者 徐明泽通讯员 周娜 王菁 孙琳琳 汪为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