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前天村书记跟我说,要把《清明上河图》放在村史馆展出,感觉这五年付出没白费。”7月6日,宿迁市泗阳县张家圩镇大元村的颜迎春边把自己绣制的《清明上河图》展开,边说出内心的激动。
颜迎春今年50岁,曾经做过13年代课教师。据她自己介绍,学生时代的她,就对绘画艺术、特别是刺绣艺术感兴趣。梦想有一天能有自己的绣图作品。2011年,颜迎春看到“十字绣”作品非常流行,就自费学习绣花技术。学会十字绣技法后,颜迎春开始绣制“百年好合”“玫瑰”等简单的十字绣作品。
技法娴熟后,颜迎春不再满足绣小尺寸的作品,开始酝酿挑战自己,绣制一幅更大的作品。颜迎春说:“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很刺激,一旦成功了会觉得更有意义,也能体现人生价值。”2015年3月,她看到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追求高品位文化生活,便作出一个重大决定,花1680元买回一幅7米长的绣布,绣制《清明上河图》。
一个农家女,要绣7米长、1米宽的巨幅《清明上河图》,谈何容易!且不论成本大小,光耗费多少时间就无法估量。况且家里3亩田地要耕种,两个孩子要上学,生活来源靠老公一个人打工。面对各种压力考验,颜迎春咬牙选择,把三亩多地流转出去,辞去了企业的工作岗位,专心致志绣起了“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里,有人物五百余位、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二十多件。各色人物不仅衣着不同,神情气质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面对如此浩瀚繁杂的画卷,一些人说没有几年功夫是绣不出来的,也有人说根本绣不成,还有人说绣出来又能干嘛,更有人说绣出来没人要,一分钱不值。更令颜迎春想不到的是,自己老爸、老妈、老姐 也坚决反对。“绣这个东西,还不如去厂里打工,一年三四万块钱没了,简直就是痴子。”
面对村民的议论和父母的反对,颜迎春不为所动,下了决心要绣下去。她不去娘家,不去赶集,不去串门,一年到头把大门锁起来绣图。就连春节期间父母叫她回娘家,她也不去。父母要到她家看她,她也不让过来。邻居看她大白天把自己锁在家里,也好奇想知道她究竟绣没绣?
老公、儿子、女儿的支持,给了颜迎春极大的鼓励和信心。然而,绣花功夫不是嘴上功夫,不仅要靠信念、技巧、坚持和毅力,还要有超出常人的付出。十字绣,分为全针绣、半针绣、连针绣、钩边绣等多种技法,还有几十种颜色的绣线,都是编号使用的。绣图是最难的,需要技巧,还要细心。
“绣《清明上河图》,可不是一般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讲究多,要求高。”颜迎春说,每一个细小的格子,需要穿12针。看一针绣一针,不能出差错。遇有不懂的,就向老师请教。特别是船上的拉线,不好拉难度大。绣的工整,绣布要平,不能有灰尘,不能有汗渍,不能被太阳晒,一年四季都是在室内绣。夏天热,淌手汗,要打开电风扇;冬天冷,坐在桌子边,腿都被冻麻失去知觉了。每天从早晨绣到晚上,坐的久了,还落下了腰间盘突出的毛病。
一针一线,倾注颜迎春的心血;一字一画,融入颜迎春的执着。“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一千八百五十多天的坚持,一幅气势磅礴、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终于完工,成为泗阳县绣制巨幅《清明上河图》第一人。看到自己绣制的作品,颜迎春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花五年时间绣出《清明上河图》,对于颜迎春来说,不只是技艺的突破,更是毅力的提升和人生价值的体现。
看到女儿花了五年时间绣出巨幅《清明上河图》,老爸颜绍敏不仅转变的看法,还给女儿点赞,夸女儿做了一件了不起而且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女儿千针万线,吃了不少辛苦,非常有韧劲,这幅画不能卖,作为传家宝传给子孙。”村民们也都赞不绝口,村民颜学梅说:“颜迎春五年绣一图,精神不简单,按照五年的工价,这幅《清明上河图》至少能值十万二十万的。”颜迎春说:“收藏也可以,有需要的也可以卖。”
谈到以后,颜迎春说:“我会一直绣下去,绣出美好人生,绣出小康生活,通过绣图绣字,实现人生价值。”
通讯员 张耀西 交汇点记者 徐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