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停车难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停车问题,关乎民生民情,考验着基层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市城管局积极坚持问题导向,倾听民情民意,对标停车便利化工程要求,持续推进停车难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改善停车难问题,努力让群众出行更便捷。

苏州市副市长施嘉泓调研常熟停车管理工作

常熟委书记周勤第实地调研停车管理工作

新华日报

苏州日报
常熟停车治理工作在新华日报、苏州日报头版刊登报道


智慧停车项目获评年度数字政府建设
优秀案例
实施“停车难”综合治理民心工程,相关经验被苏州市政府督查专报刊登,获曹路宝书记批示,并在省、苏州、常熟各级媒体刊登报道。
一、理顺机制强化系统治理
年初出台市级停车治理方案,量化25项重点工作分解到15个部门,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20多次实地踏勘,召开20余次协调会。编制停车专项规划,规范公共停车场经营收入,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
出台市级停车治理方案

实地调研

专题协调

编制停车专项规划

二、盘活资源破解停车难题
01
对35处重点区域1348个道路泊位实施智能化改造,菜场停车难彻底解决,重点商圈、商业街和医院停车难得到有效缓解,试点推行开放式小区停车封闭管理,部分专业市场停车秩序有效规范。城区道路泊位周转率从平均2次/天提升至12次/天,90%以上人群能够实现日间短时免费停车。
菜场停车难得到彻底解决

漕泾菜场

报慈菜场
商圈停车难得到有效缓解
世茂商圈


琴湖会客厅商圈
商业街停车难得到有效缓解
闽江东路


锁澜北路
医院停车难得到有效缓解
第一人民医院

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提高土地空间利用率

建设老工人文化宫停车场分流一院职工车辆

环城西路、环城南路道路泊位智慧化改造提升泊位周转率


完善一院与工人文化宫停车场两端公共自行车、助力车站点,解决“最后一公里”

排队入院“长龙”消失

开放式小区停车难得到有效突破

成立业主委员会

重新规划内部泊位

出入口安装智能道闸

小区内部停车秩序得到规范

专业市场停车秩序得到有效规范
汽车市场


建材市场
02
结合市民上下班时间,制定居民区周边道路泊位优惠政策,延长33处1400个泊位夜间免费时段、降低环城路等4处收费价格,全面提升市民获得感。

菜场


窗口单位商圈

三、深度挖潜增加泊位供给
城区范围内利用闲置地块建设5处公共停车场,共计增加泊位506个,其中由我局建设的老工人文化宫停车场及湖苑四区北侧停车场,增加泊位234个,重点缓解了周边小区、医院停车难。

老工人文化宫停车场

湖苑四区北侧停车场
四、科技赋能推进智慧停车
超10万个泊位接入常熟市级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推广无感支付手段,实现停车费电子非税票据线上开具。建设“5G+智慧停车”项目,应用地磁、超声波等技术,完善停车诱导系统,实现车位余量实时可见。
加快停车数据接入
至2022年12月底,平台已接入435个停车场(点),10.1万个泊位,平台总用户达71万人,每日活跃用户约为10.17万人。
丰富停车支付手段
各类免密支付
微信免密支付
不断丰富支付手段,实现中国银行银行卡、电子钱包、ETC等多种免密支付,开发上线微信免密支付功能,在苏州范围内率先开发并上线停车电子非税票据功能,满足更多人群支付需求。
打造“5G+智慧停车”项目
嵌入式泊位终端
泊位周转率从2次/天提升至13次/天,节假日至21次/天,停车不再一位难求,停车秩序的提升,让商圈的“烟火气”更加浓郁。
完善停车诱导系统

线下诱导屏
前端智慧停车管理设备精准感应停车状态,配合停车诱导系统,实时发布泊位信息,最大限度减少车主“无效巡游”。
小车位,大民生。新的一年,常熟市城市管理局将持续聚焦民生需求,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在完善政策体系、盘活车位使用、增加泊位供给、做优智慧管理等方面重点推进,以更扎实更有效的举措,推动停车治理工作走深走实,真正把解决群众停车问题这项民生实事做实做好!(东和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