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项目评审结果。在相关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和全体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苏州市中医院同时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面上项目和一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这是中医院自2014年首次同时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后,时隔5年再次同时获得该基金的两项资助。
这两次突破分别以经方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和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为抓手,以现代技术方法为导向促进经方理论研究创新发展,以临床为指归实现经方理论体系返本开新,体现了吴门医派对传统经典有继承亦有发展创新的学术思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设立以来,在推动中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促进基础学科建设,发现、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该基金也为提升基础研究创新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中国基础研究的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其学术要求高、评审标准严格、竞争激烈受到全国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而获得此类项目资助也是衡量一家医院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苏州市中医院高度重视临床科研水平的提高。目前,医院已获得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医院科技处有针对性地统一组织申报培训工作,聘请权威专家讲授课题论证方法,邀请资深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申报经验,这些举措大幅提高了项目申报质量。
同时,苏州市中医院骨伤科医生俞鹏飞的《益气活血通督方调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过程中的自噬与凋亡机制研究》获批江苏省科技厅自然基金青年项目。
苏州市中医院始终坚持临床与科研并重,不断健全完善科研工作机制和制度,设立科技奖励基金,积极为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搭建进修学习的平台。为了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医院鼓励医务人员做好科研工作,积极梳理人才梯队建设情况,督促科研项目实施完成,鼓励大家积极申报科技项目,持续提升临床科研水平。
苏州市中医院作为吴门医派的核心传承点,围绕其在理论、专病、专药、文化上的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临床、科研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创新,在传承和发展吴门医派传统特色、推进健康市民 531行动计划实施、促进中医药在“健康苏州”建设中的应用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顾剑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