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从共同的记忆中汲取力量
2019/05/20 10:55  人民日报  

  乘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东风,在这个万物并秀的5月,人们渴望和各国文物来一次面对面的亲密接触。

  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现场,人头攒动。来自49个国家的451件文物汇聚一堂。姿态各异的印度神像、精美夺目的缅甸竖琴、制作考究的亚美尼亚彩陶盘,收获了阵阵赞叹。承载着历史沧桑的文物具有何种魅力,引发人们如此的关注和热情?

  文物之美,在于历史的厚重底蕴,如同沉淀如梭岁月的记忆之书。追溯历史,可见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的人民克服高山大海的阻隔,开辟出横跨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积淀了生产生活的实践,推动了工艺技法的交流,也使人与人的心贴得更近。此次精品文物展中展出的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复制品)及拓片,是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所立,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

  文物之美,在于内涵的丰富多彩,好似折射交流互鉴的万花筒。在历史的漫漫长卷中,亚洲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丝绸之路、茶叶之路和香料之路,助推陶瓷、绘画雕塑等风靡亚洲各国。在文物展中亮相的新加坡珐琅彩盖盅订制自中国景德镇,来自亚美尼亚和伊朗的来通杯形象不同但形制相近,不仅勾勒出亚洲各国在生活习俗和审美趣味方面的共通之处,也见证了亚洲文明地缘相近、民心相通的交流互鉴轨迹。

  文物之美,在于民族的记忆延续,宛如承载万象光辉的民族基因宝库。中华文明是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巍巍华夏,泱泱九州。距今3000年的青铜何尊在精品文物展中格外引人注目。何尊器内底部有122字的铭文,其中一句“宅兹中国”,是已发现的“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文物记录着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也镌刻着寻根问祖的特殊情怀。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任时光如何变迁,身为华夏子孙的我们通过对文物民族基因的解码,也能激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对中华文明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处世之道的认同与赞赏。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人们能从各国文物中寻找到更多共鸣。带着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精神继续上路,璀璨辉煌的亚洲文明,必将为世界文明续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标签:
责编:周娴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