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新疆边城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农牧民脱贫
2019/05/24 16:21  新华网  

  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24日电(记者尚升)天刚刚亮,家住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阿依古丽朱马那力打开栅栏门,推着一车青贮饲料给牛吃起了“早餐”。

  阿依古丽朱马那力在当地养殖龙头企业可克达拉市创锦牧业有限公司喂牛已有3个年头。这几年,依托肉牛养殖及相关产业,当地不少人赚到了真金白银。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传统农牧业县,养牛历史悠久。2013年,县政府引进德国西门塔尔牛对当地“土牛”进行改良。新牛种群不断扩大,吸引了国有企业创锦牧业落户,引领当地做大“牛”产业,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

  过去,阿依古丽朱马那力常年和丈夫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在养殖场当饲养员后,她每月有3200元工资,“不出远门也能挣到钱,原先不敢想。”

  阿依古丽朱马那力告诉记者,丈夫也在养殖场工作,夫妻俩一年的收入能达10万元,生活有了很大起色。这样的“夫妻档”,在养殖场有不少。

  创锦牧业副总经理张萍介绍,养殖场存栏的各种牛超过20000头,用工需求量很大。目前,全场牧工已达475人,都是当地的农牧民,其中少数民族占60%。

  为了帮扶困难群众,养殖场专门为周边乡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一些诸如保安之类的轻体力劳动岗位,“每月有4000元左右的工资,维持生活不成问题。”张萍说。

  此外,养殖场每年订单收购青贮饲料15万吨,带动周边乡村440余户农民种植青贮玉米等饲料,仅此一项,每户农民每年可增收5000元;养殖场每年还购买周边乡村废弃秸秆3万吨,种植户每亩地可增收150元。

  记者了解到,创锦牧业已建成养殖基地3476亩、养殖棚圈127座,拥有年屠宰规模10万头牛的生产线,冷冻肉、冷鲜肉等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多个省市,2018年产值超2亿元。

  “现在就想着把牛养好,多攒些钱,让日子越过越美。”阿依古丽朱马那力说话间,身后的满车饲草“口粮”已被牛群一扫而空。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